作者:高雅丽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25
选择字号:
2万余名观众参与中国科技馆“科学之夜”活动

 

“广场大舞台”科学表演展演活动现场。中国科技馆供图

本报讯(记者高雅丽)作为2025年全国科普月北京主场活动的重头戏,中国科技馆近日举办“科学之夜”大型科普活动。2万余名观众在沉浸式互动中感受科技魅力,在趣味体验中激发科学梦想。

“科学之夜”大型活动由10多个板块组成,包括“广场大舞台”科学表演展演活动、“皮皮的火星梦Ⅱ——星际破界计划”展厅互动剧本杀、“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游园剧和舞台剧、“深蓝色的密语”展厅互动导览剧、“海迹寻踪”海洋主题沉浸式解谜活动、“科学N次方”科学小推车教育活动、“科创筑基 科普惠民”创新成果展、“读科普”科普读书展等诸多内容。

在“科创筑基 科普惠民”展区,观众可亲手操作最新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普展品:通过虚拟现实设备“漫游”空间站、用脑机接口操控机械臂、体验3D打印月球基地模型。这一展区集中展示了我国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科技创新的突破性进展。

“广场大舞台”板块面向全国科技馆开放征集优秀科学表演项目。全国20余家省市级科技馆积极参与,百余名科技辅导员同台竞技,充分展现了近年来我国科技馆教育的创新发展与最新成果。比如,由北京科学中心精心打造的《南极磷虾求生记》,依托科技馆展品定制开发,将科学搭载于戏剧、木偶、魔术等艺术形式之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文化、艺术的融合。

很多参演科技辅导员表示:“这是科学教育的创新示范,更是全国科技馆人的一次‘智慧派对’。”这场“文商科旅体”跨界融合的科学文化盛宴,不仅是一次科普形式的创新突破,更展现了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生动实践。

《中国科学报》 (2025-09-25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在人类骨骼内部发现微塑料 首个由AI设计的病毒问世
首次揭示深海热液动物“以毒攻毒”的机制 大连化物所研发出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