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创新驱动 多领域突破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聚焦新能源、新生物、新材料“三新”领域,强化使命导向的科研布局,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新能源领域,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升级。固态电源系统关键技术完成100多个批次深海科考电源系统交付,正建设1吉瓦时产线,获多项省、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代生物柴油产业化突破关键技术,完成20万吨/年工业验证,产品出口欧盟,技术授权6家企业。生物质气化制高品质绿色甲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签万吨级示范项目。获批建设太阳能光电转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成钙钛矿光伏通用检测平台,服务多家龙头企业。
新生物领域,创新技术多元应用。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建成全球首条千吨级生物基增塑剂产业化示范线,获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入选多个优秀案例。生物天然气高浓度厌氧发酵整体反应器和装备全国累计开工12套,产能突破1亿立方米/年。工业富碳尾气微生物制造资源化技术建立百吨级中试线,实现技术革新。
新材料领域,自主创新铸就核心竞争力。含能材料生物合成技术建成百吨级生产线,获多个立项与奖项。铁系梳枝丁戊橡胶新材料实现万吨级产业化示范与轮胎制造示范销售,入选“山东好成果”,获青岛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晶体介孔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及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合成出世界首例晶体介孔沸石分子筛ZMQ - 1,成果发表于《自然》。
以创新驱动与“一带一路”推进为契机,青岛能源所组织绿碳科学主题学术活动,汇聚全球专家智慧,促进跨领域交流合作。同时,创办开放获取期刊《绿碳(英文)》,聚焦绿色低碳可持续技术与前沿科学。自2023年期刊创刊以来,发表众多高质量文章,入选“高起点新刊”项目,被多个全球数据库收录,有力提升了学术影响力。
未来,青岛能源所将继续秉持融合发展理念,在新能源、新生物、新材料这“三新”领域深耕细作,突破技术瓶颈,为我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更多科技支撑。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廖洋以及通讯员孔凤茹、刘亚君采写,青岛能源所供图)
《中国科学报》 (2025-09-15 第4版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