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明飞等 来源:《物质》 发布时间:2025/9/12 12:26:57
选择字号:
富电子态Pt团簇/Ni(OH)2电催化剂用于高效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

 

开发高效的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水制氢催化剂对氢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北京化工大学邵明飞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火焰辅助策略,实现了富电子态Pt团簇/Ni(OH)2电催化剂的快速且可扩展合成。借助火焰处理过程中内禀的原电池机制,建立了一种普适性的Ni(OH)2@Ru/Au/Pd异质结构催化剂合成途径。所制备的Ni(OH)2@Ptδ--NC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析氢活性,过电位仅为9 mV,并能在工业级AEM电堆中在160 A条件下稳定运行1,000 h,展现出未来工业应用的潜力。相关成果“Scalable and facile flame-assisted synthesis of electron-rich Pt clusters/Ni(OH)2 electrocatalyst for robust AEM water electrolysis”发表在Matter期刊上。论文通讯作者是邵明飞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生李金泽和李浩副教授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基于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电解水制氢为化石燃料替代提供了重要途径。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因其高能量转换效率和空间利用率而备受关注,但在碱性条件下,析氢(HER)反应受Volmer步高能垒限制,即使先进Pt基催化剂的活性也显著低于酸性环境。近年来虽已开发多种低Pt负载的异质结构催化剂,但碱性环境下界面水氢键作用减弱仍阻碍了活性氢(H*)的迁移。因此,协同实现高效水裂解与快速H*迁移,是实现低铂催化剂类酸HER活性的关键。此外,受限于现有膜技术,AEM电极大多采用催化剂负载基底(CCS)方法制备。尽管引入了粘结剂以增强催化层与基底之间的附着力,但在高电压下产生的大量氢气泡会对活性位点施加强烈的机械应力,最终导致催化剂从电极表面剥离。因此,这类电催化剂难以在工业条件下兼顾高活性与稳定性。作者针对上述挑战,提出了一种火焰辅助策略,仅需1分钟,无需专用反应器、高压容器和复杂的前驱体处理工艺即可实现Ni(OH)2@Ptδ--NC一体化电极100 cm2尺度的制备。所制备的Ni(OH)2@Ptδ--NC电极在超低Pt负载量(0.05 mg cm-2)下展现出卓越的碱性HER活性(在10 mA cm-2时仅需9 mV过电位)与优异的稳定性(在200 mA cm-2下稳定运行2400小时),其性能显著优于商业Pt/C催化剂。

图1:催化剂形貌表征。

图2:催化剂结构表征。

图3:合成机理及普适制备。

图4:HER性能评价。

通过详细的对照实验,论文揭示了火焰辅助合成内在的原电池机制:火焰高温驱动Ni–Pt原电池反应生成Ni(OH)2,并在内焰还原气氛下形成氧空位及富电子态Pt团簇,最终实现Ni(OH)2@Ptδ--NC的快速构筑。并且进一步证明了该火焰辅助方法的普适性,可用于构筑Ni(OH)2@Au/Pd/Ru等贵金属异质结构。原位光谱学、电化学探针实验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共同表明,富含氧空位的Ni(OH)2通过火焰诱导的电子转移显著促进了富电子态Pt纳米团簇的形成。这些Ptδ-纳米簇作为主要活性位点,表现出优化的氢吸附–解吸特性,对高效氢析出至关重要;同时,Ni(OH)2能够显著促进水的吸附与解离,从而为Ptδ-位点持续提供充足的活性氢,保证反应持续高效的进行。

图5:界面水结构的原位监测。

图6:活性位点的电化学探针与理论计算研究。

图7:AEM电解水工业化性能评价。

将该催化剂作为AEM电解槽的阴极时,仅需1.74 V和2.23 V的槽压即可分别实现1 A cm-2和5 A cm-2的电流密度。将放大制备的催化剂集成至100 cm2的双极室电堆中,可实现在160 A高电流输出下保持1000小时的稳定运行,对AEM电解水催化剂从实验室研究转向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来源:科学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matt.2025.102414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国产离子回旋加热系统研制成功 引力波最终证实了霍金的黑洞定理
不纯,原来你是这样的电池负极“保护膜” 基因编辑技术带来1型糖尿病治愈新希望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