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据《科学》报道,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气候方案催化剂”(CSC)项目开发出一款人工智能(AI)工具,用于发掘具有商业化潜力的气候相关研究。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有机化学家Joanna Sadler是该工具受益人之一。今年3月,她收到一封邮件,对方承诺提供3.5万英镑资助以推进其研究,且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起初,Sadler对此一头雾水,后来才得知邮件来自帝国理工学院。
之所以收到邮件,是因为Sadler的研究致力于通过改造细菌,将一次性餐具转化为丙酮—— 一种从化石燃料中提取的工业溶剂。在与CSC项目成员会面后,她最终接受了这笔资助。
在一家气候慈善基金会160万英镑资助下,CSC项目于2024年启动。该项目的AI工具由研究员César Quilodrán Casas基于ChatGPT训练开发。CSC项目团队利用该模型扫描了2010年以来英国研究人员发表的1万篇论文摘要,筛选出160篇具备商业潜力的研究论文。随后,他们根据专家和非专家小组的判断,将论文数量缩减至50篇,并邀请论文作者填写一份简短的申请。最终,CSC项目向Sadler等3人提供了资助。
CSC项目成员Christopher Waite表示,理想情况下,该项目所提供的资金通常用于学术资助不易覆盖的方面,比如与潜在行业伙伴合作或聘请顾问进行市场研究等。Waite补充道,帝国理工学院不会获取相关研究转化后的股权或专利权等,因为CSC项目的目标不是让研究立即商业化,而是发掘那些常被忽视的重大突破,并提供将其推向市场的工具。
英国国家科学、技术和艺术基金会(Nesta)的George Richardson认为,CSC项目团队本质上是将AI当作一个“大过滤器”,从海量论文中初步筛选候选对象,最终仍由人类做出资助决定。他补充说,其他资助机构也可借鉴这种方法,在面向特定问题的“挑战导向型”资助计划中寻找潜在申请人。
随着AI技术不断进步,大学、公共资助机构和风险投资家都在考虑如何通过机器学习识别突破性研究。对于CSC项目,一些研究人员表示,它除了可以加快拨款审查外,还有助于为寻求商业化机会的研究人员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但也有人警告说,依赖AI做出资金决策可能会引发偏见和保密性等问题。
目前,公共资助机构对AI的使用仍持谨慎态度。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2023年已明确禁止在拨款评审中使用AI工具,部分原因是担心研究提案的机密信息可能因上传至商业大型语言模型而外泄。
Quilodrán Casas表示,AI工具并不会完全取代人类判断,其主要扮演一个“加速器”角色。
(徐锐)
《中国科学报》 (2025-09-03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