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维维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18
选择字号:
豹海豹的歌声更接近儿歌

 

本报讯 科学家发现,豹海豹的歌声结构在可预测性上更类似儿歌而非古典乐,这种节奏可能有助于防止海豹个体的“信号”在传播中减弱。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科学报告》。

由于夏季独居且分散,雄性豹海豹演化出了长距离的呼叫声,这些呼叫倾向于使用一个较小的“音素库”来确保在长距离传播时仍可被识别。这些呼叫有类似音乐的结构,并且在可预测性和随机性上各有不同。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Lucinda Chambers和同事分析了豹海豹呼叫的音频记录,这些音频录制于1992—1994年以及1997—1998年的南极东部戴维斯海沿岸地区。研究人员从这些录音中识别出5种不同的呼叫高双颤音、中单颤音、低下降颤音、低双颤音,以及带有低单颤音的呼啸声。这些颤音构成了豹海豹歌曲的旋律,研究人员根据其可预测性作了评分,从而将豹海豹歌声的随机性与《金曲集》中的39首儿歌进行比较。分数越高表明可预测性越低。26只豹海豹的可预测性分数估计值在0.63~1.38;相比之下,儿歌的平均可预测分数为0.82。

研究提出,豹海豹的歌声比披头士的音乐或古典音乐更可预测。他们认为,豹海豹叫声的序列结构可能含有个体的身份信息,这一特征此前曾在抹香鲸中被观察到。(冯维维)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5-11008-8

《中国科学报》 (2025-08-18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NISAR卫星破纪录天线在太空“绽放” 创纪录高温引发异常融冰
微生物可复刻巧克力风味 古菌揭示潜在抗生素宝库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