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肠易激综合征(IBS)通常会导致腹痛、腹胀、腹泻和便秘,虽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许多IBS患者认为,吃麸质或含麸质的食物会加重症状。然而实际上,一些人摄入这种存在于小麦、大麦和黑麦中的蛋白质后,并未感到更多不适。
一篇7月21日发表于《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的论文探究了含麸质饮食是否为IBS的常见诱因。论文通讯作者、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教授Premysl Bercik团队招募了28名IBS患者,他们自称吃无麸质饮食缓解了症状。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坚持3周无麸质饮食,然后按0到500分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最终平均得分为183分。
随后,研究人员将参与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每天分别食用3种谷物棒中的一种。这些谷物棒外观和口味相同,一种含有小麦,一种含有麸质但不含小麦的其他成分,第三种则是既不含麸质也不含小麦的假谷物棒。Bercik表示,前两种谷物棒的麸质含量相当于4片面包。
一周后,参与者评估了IBS症状的严重程度,然后恢复无麸质饮食两周,以消除谷物棒可能产生的影响。之后,他们又重复了两次实验,以确保每位参与者都吃到了全部3种谷物棒。
Bercik表示,食用假谷物棒后,有8名参与者报告说症状恶化了50分,医生认为这种程度的变化是显著的。同时,10名食用纯麸质棒的参与者出现了这种情况,而11名参与者在食用小麦棒后也出现了症状恶化。
“这3种谷物棒在相似比例的患者中都诱发了症状恶化。”Bercik指出,虽然麸质和小麦可能是某些IBS患者的真正诱因,但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患者是受到反安慰剂效应的影响。正是他们对“症状恶化”的预期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随论文发表的评论文章中,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Sigrid Elsenbruch指出,由于参与者被告知每种谷物棒都可能加重症状,因此相比现实环境,这可能增强了反安慰剂效应。
参与者的粪便样本还显示,有少数参与者并未按照要求食用谷物棒。这意味着他们没有摄入能影响IBS症状的足量麸质或小麦。
Bercik表示,研究团队正在探索麸质和小麦引发部分人群出现IBS症状的可能路径,例如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等。(王体瑶)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S2468-1253(25)00090-1
《中国科学报》 (2025-07-25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