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4 23:17:47
选择字号:
研究发现海水入侵促进稻田土壤大量溶解性有机碳释放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刘同旭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研究发现海水入侵促进稻田土壤大量溶解性有机碳释放。相关成果发表于《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学报》(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受季节性降水不均和潮汐影响,海水入侵已成为威胁沿海稻田土壤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最活跃的碳库,其储量的微小变化都深刻影响着全球碳平衡与气候变化。而稻田因其独特的长期淹水环境,具备了强大的碳封存潜力,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土壤有机碳库,但海水入侵对溶解性有机碳的吸附和固相有机碳的形态转化的机制仍不明确,缺乏定量研究。

海水入侵促进溶解性有机碳释放的机理示意图。研究团队供图

  ?

针对上述问题,刘同旭团队以稻田土壤有机碳为研究对象,探究氧化还原交替条件下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转化及温室气体产生过程。研究发现,高盐度条件导致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显著释放,同时抑制了铁循环过程,进而影响对土壤有机碳的固定。此外,盐度还显著抑制了甲烷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该研究揭示了三方面的潜在机制:首先,海水带入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竞争作用会降低土壤矿物与有机质间的静电吸引力,进而促进活性有机碳释放到溶液中。其次,高盐度条件下,氯离子的毒性会导致铁还原菌相对丰度及其活性降低。引入的硫酸盐作为电子受体与铁氧化物竞争,会抑制铁氧化物还原,并降低铁铝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释放。最后,高盐度条件对甲烷和二氧化碳产生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氯离子导致的产甲烷基因丰度降低和微生物活性下降相关,也与硫酸盐的底物竞争存在一定关系。

论文通讯作者刘同旭表示,该研究发现阐明了海水入侵影响了沿海稻田碳循环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在土壤修复中需重点关注碳稳定性和微生物活性。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gca.2025.06.00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学者研究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案例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研究发现调控甜瓜成熟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月壤取水 可产燃料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