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22日,美国国务院宣布美国再一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结束了其短暂重返该组织的历程。这一决定将于2026年12月31日生效。美国曾于1984年和2017年两次退出UNESCO,又于2003年和2023年重返该组织。
UNESCO总部位于法国巴黎,在50多个国家设有办事处,支持生物多样性、儿童教育、缩小科学领域的性别差距和保护自然遗产等项目。这类工作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尤为重要。UNESCO还帮助经历战争的国家培训教师和重建大学,支持开放科学,并于2023年发布了首份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和研究中的应用指南》。
据《自然》报道,研究人员表示,美国退出UNESCO对全球科学和教育合作是一大打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Daniel Wagner表示:“退出UNESCO从来都不是明智之举,现在尤其不是好时机。”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Barbara Finlayson-Pitts表示:“美国的退出将使其处于明显劣势。”她认为,这一举措削弱了美国在气候变化等关键议题的全球讨论中的地位。
Wagner补充说:“对于在教育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或提高低收入国家识字率等代际挑战和机遇,美国本可以发挥作用,而现在是损人不利己。”
这一决定并不令人意外。美国陆续退出了联合国或与联合国有关的机构和条约,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和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
UNESCO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在一份声明中表示,UNESCO已经为美国的决定做好了准备。美国上一次退出UNESCO是在2017年,即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切断了该机构22%以上的资金。根据UNESCO的说法,此次美国退出不会像2017年那样造成严重打击,因为该国拨款现在只占UNESCO目前9亿美元年度预算的8%。
(文乐乐)
《中国科学报》 (2025-07-25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