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峰会论坛现场。投中信息供图
■本报记者 计红梅
去年7月,在毅达资本年中工作会议上,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向团队下达指令:“当前是最佳布局时点,要大胆行动,责任由我承担,但错失机会就是团队的责任。”当月,在参加一个行业年会时,他也公开呼吁同行“要把握机遇”。
近日,在北京参加由投中信息、投中网主办的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时,应文禄再度提出,“分化”已成为当下新的主题词,具体表现为创投领域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发展差距明显拉大。“这个判断是否正确,有待时间验证,但确实反映了当前市场的典型特征。”
而“分化”又必然伴随着“重塑”。对于创投行业的发展态势,应文禄认为可以用“趋暖”来形容,“整个行业正在迎来春天的气息”。
“一条路向东,一条路向西”
“一条路向东,一条路向西。”在投中信息首席执行官杨晓磊看来,从2005年美元基金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中国创投行业的分化从未如此具象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过去几年,中国风险投资市场背后的驱动因素正在经历深度重构,其中主要的驱动力包括竞争、积极变化的市场及正面稳定的政策。作为会议主办方,这是他将“分化”确定为此次大会主题的原因。
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邓锋认为,投科技、投早期,提高投后效率,顺利退出……业界对于努力的方向早已达成共识,但现实是能跟得上队伍的并不多。“这种现象是过去24个月或者12个月里最大的变化之一,而且现在这一趋势还在继续深化。”
“今天,我们面临着全球格局的分化、产业格局的分化和市场主体的分化。”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戴敏敏指出,从某种意义上看,分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底层逻辑。无论是技术、企业,还是产业、资本,分化带来差异,差异激发竞争,竞争催生创新。就产业格局而言,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AI)、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崛起,特别是人工智能开始重塑人类社会。与此同时,市场主体也在分化,唯有技术创新卓越、商业模式清晰、市场壁垒深厚、团队复合能力强的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的进步。
从2021年开始,联想之星总裁、主管合伙人王明耀就时不时讨论与科创相关的主题,那时他已清晰感受到“科技创业者的大时代已经到来了”。在他看来,当今社会已经充分进入科创的时代,国家政策对科创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同时创投行业也正在被重塑。“我们现在所处的投资行业与3年前、5年前相比是完全不一样的。它所面对的挑战、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和迭代。”
据应文禄观察,目前整个创投行业正在“趋暖”,这体现在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在资金端,资金来源变得更加丰富,资金属性越来越长期化和耐心化。二是在投资端,热点频现,机会涌动。今年开年以来,主流私募机构开始积极招兵买马,出手频率加快,一扫去年上半年的迷茫。科技投资向纵深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等领域创新创业项目层出不穷。三是在退出端,虽然退出通道仍需进一步拓宽,“募投管退”正向循环尚待进一步完善,但整个行业生态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在分化的时代,唯有迎难而上,方能赢得未来。”杨晓磊在致大会开场辞时援引了著名赛车手埃尔顿·塞纳的名言,“晴朗的天气里,你可能没机会超过15辆车,但下雨天可以。”在他看来,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投资机构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机会,勇于在“雨天”中超越对手。杨晓磊强调,尽管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但投资行业依然充满机遇,从业者应保持信心,积极应对挑战。他特别提到,中国在制造业、科技和消费领域的优势,以及政策的稳定性,为投资机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耐心资本走深走实”
对于分化时代的投资实践,已在一级市场深耕了25年的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有自己的“打法”。他指出,当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国经济发展也正在经历“范式变化”:科技创新成为重要驱动力,重塑增长的底层逻辑。而耐心资本作为“科技-产业-金融”三角循环的关键传动轴,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能。“去年以来,耐心资本在不同场合被多次提及,它不再只是一个口号、一种理念,而是走深走实,成为股权投资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个关键力量。”
在他看来,“耐心”指的是要响应国家科技战略,做大、难、长且原始创新的事,避开短线机会。
以君联资本为例。2023年5月,社保基金会宣布与北京市携手合作,设立“耐心资本”——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委托君联资本按照市场化、专业化、法治化方式运营,基金期限超过10年。李家庆介绍,目前专项基金已运行近两年,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整体投资进度达到60%,其中73%的资金投向北京。另外,近40%的投资企业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励、承担过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近70%,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约45%;独角兽企业占比约40%;近56%的资金投入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中。
政府投资基金是“耐心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数据显示,当下股权投资行业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国有资金占比已然超过70%到80%。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认为,在一些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市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薄弱环节,设立相应的政府投资基金,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但“这并不是要取代市场,更不是要挤出社会资本,这点非常重要”。政府投资基金的参与应有效发挥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避免产生挤出效应。
“不畏惧泡沫”
耐心资本要想发挥好作用,首要前提是顺应长期的发展趋势。谈及长期科技趋势,杨晓磊问了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这样一个问题:“自今年年初到现在,‘AI+X’、AI生态,乃至具身智能等赛道热度空前,也引起诸多争论,有投资人认为里面有巨大的泡沫,您怎么看待这些争议?这些赛道有泡沫吗?如果有泡沫,这些泡沫又是否合理?”
符绩勋指出,创投行业此前其实已经历过不止一次泡沫,例如2000年左右互联网就是一个大泡沫,后来泡沫破了,一地鸡毛,但从中“长”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一些互联网巨头。在他看来,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周期去验证、去市场化、去做商业闭环。“我相信未来的很多年,我们能在AI这波浪潮里看到更多机会,我们现在也在积极布局。”
而谈及是否担心泡沫,他表示:“我们都经历过泡沫,我们不畏惧它。”
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认为,分化过程中也会涌现出重塑行业的机遇。以AI领域为例,IDG资本自2012年前后就率先布局,迄今已投资50余家企业。“我们也注意到,当前创新主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很多创业者甚至是尚未毕业的学生,他们既是需求的提出者,也是解决方案的创造者。”
王明耀则呼吁耐心资本形成接力的梯队。“现在国家政策总体上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以前我们很孤独,现在很多人变成我们的伙伴了;以前都是我们在后面做‘接盘侠’,后来‘接盘侠’都来跟我们一起做事了。”
他指出,对于需要成长15年甚至17年的项目,联想之星这样的投资机构可以支持前5至8年,但后面几年也需要有人接棒支持。因此,他希望国家鼓励设立“接力基金”“再接力基金”。“大家错开,不要全部投小、投早、投科技,不然都堵在一起了。”他说。
《中国科学报》 (2025-05-12 第4版 科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