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5-12
选择字号:
北京大学
揭示厄尔尼诺导致中国南方水稻减产机制

 

本报讯(记者张晴丹)近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王旭辉团队通过对近40年的作物产量数据、病虫害发生率数据和气候再分析数据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厄尔尼诺事件诱发中国南方水稻减产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食物》。

强烈的厄尔尼诺事件能够诱发全球多个粮食产区同步减产,因此被认为是威胁全球粮食生产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普遍认为,厄尔尼诺是通过与粮食产区气候要素,如温度、降水等的遥相关,造成该产区的作物减产。

该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一方面导致中南半岛气候温暖湿润,促进了害虫繁殖,另一方面导致春季西南风场增强,助推害虫向中国南方迁飞,从而造成水稻减产。

厄尔尼诺事件通过诱发“虫源地适宜繁育的气候条件”和“促进害虫跨境迁飞的风场”导致我国南方水稻减产的双重孕灾机制,挑战了厄尔尼诺事件主要通过与作物产地气候要素的遥相关影响作物产量的传统观点,拓展了人们对跨区域作物同步减产的机制认识,为国际水稻供应链风险预警及跨境虫害协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如果未来厄尔尼诺事件的频率和强度进一步增加,迁飞性害虫跨境扩散的风险将随之增加,依赖我国境内进一步加强虫害治理的边际效应下降。因此,该研究建议,加强跨境协作和跨国联防联控,从而降低农业病虫害的风险。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3016-025-01158-3

《中国科学报》 (2025-05-12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鲱鱼“迷路”,美味难求 科学网2025年4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实验室制造出首枚“黑洞炸弹” 氧化物-氧化物界面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