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山
	2025年7月,英国Witness Books图书公司出版了帕萨·达斯古普塔的著作On Natural Capit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 Around Us(本文作者译为“论自然资本:我们周遭的世界之价值”) 。
	本书作者是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荣休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2年,他因“对经济学和自然环境的贡献”被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授予大英帝国爵士大十字勋章。
	2019年,英国财政部委托达斯古普塔教授以“生物多样性经济学”为主题撰写一篇评述报告。报告于2021年完成,题为《生物多样性经济学:达斯古普塔评论》,长达601页。英国政府希望该报告助力政府的“25年环境规划”的日程设定。该报告的思考和论证成为本书的基础,但本书试图通俗易懂地将那篇报告的思想分享给普通读者。
	本书分为10章,分别是自然是一种资产、生物多样性如何发挥作用、以往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冲击、冲击不均等、人类活动的后果、其他物种的影响、用了就得付费、测度财富的新指标、促进行为改变的政策、我们周遭世界的价值。
	在本书“绪言”中,作者指出,若是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经济学家构建经济发展模型时就纳入了生物圈概念和贫困经济学概念,则目前的主流经济思维就会是另一个样子了。
	可惜这种情况没有发生,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最近几十年生态学发展仍处于婴儿期,没有几个生态学家关注行星层次上的生态危机迹象。第二,二战后的前几十年,全球经济规模还不够大,尚未冲击生态圈的外部极限。第三,西方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将“生物多样性需求”转移到热带国家,让后者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一个国家的初级产品供应源枯竭了,西方国家马上就转向另一个国家。第四,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人口从25亿增加到81亿,生活水准提高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50年至今,全球经济增长了15倍;人均收入增加了5倍,接近2万国际元;绝对贫困人口的全球占比从60%下降到10%以下。
	但是,自然环境在逐步发生变化。地球生态不断恶化,可以说接近了人类命运的转折点,不采用新的经济思维方式不行了。这也是达斯古普塔写作本书的初衷。
	本书的学理基础是生态学和经济学。书的前半部分利用生态学概念,解释了overreach(过度开发)的含义,并介绍了一个公式,这是本书中少有的公式,因为它有助于识别出“需求”和“可持续供给”之间缺口的诸般决定因素。后半部分讲经济学,说明与前述决定因素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如何发生变化,以及今后人类为了缩小“可持续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有哪些选择。
	作者有意识用人类中心的词汇来解释自然,即说明自然对于人类有什么价值。但要注意,这里的价值不仅包括工具价值,即自然向人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包括自然的内在价值。
	在本书中,达斯古普塔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问题:“如果我们给自然赋予一个价值,正如我们给万事万物赋值一样,会怎么样?”
	对于生活中几乎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有相应的经济模型。如果人们认为这个东西重要,就会设法为之赋予一个币值,即对其重要程度给予量化。这些模型和相关测度指标告诉我们,如果指标在增加,我们的经济就是正常的。
	但自从经济模型诞生起,它们提供的现实图景就是不完整的。所有这些模型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大自然,驱动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资源,并非如以往经济学家们假定的那样是免费的,是无限的。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不可持续的。达斯古普塔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新模型,以帮助人类尽快转变全球经济的重心与结构。
	本书认为,认真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将保护自然视为经济发展的必行举措,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大问题。
 《中国科学报》 (2025-10-31 第3版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