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在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31
选择字号:
都2025了,60年前的科幻小说还能击溃我们?

 

《从群星归来》,[波兰]斯坦尼斯瓦夫·莱姆著,阿古译,译林出版社2025年9月出版,定价:56元

■张在

127年后,宇航员哈尔·布雷格从太阳系外返回地球,没有鲜花、没有亲人,更没有迎接英雄凯旋的人潮欢呼。对于祖先们的回归,只有一句滚动的标题新闻报道。一切从前熟悉的事物都消逝了,在满天穿梭的飞行器和眼花缭乱的移动长条里,他找不到通勤的出口,像尼安德特人迷失在现代地铁站。他成为美丽新世界的一个古人、一个文盲、一个孤儿,气馁和抑郁随之而来,占据他此后一生……

这就是波兰科幻作家、哲学家莱姆的小说《从群星归来》中主人公面临的重重困境:在一个完全没有恐惧、技术超级发达的理想乌托邦,这位人类曾经的宇航英雄,人类智力和体能巅峰的代表,仿佛痴呆儿,到处是梦魇,随时恶托邦,每每沉溺于沮丧、怀疑、愤怒和自杀的情绪中。未来完美而陌生,对他从前的价值观产生了毁灭性冲击。人类的宇航为何陷落?美丽新世界的黑暗何在?当未来不以旧人类为依归,予将何适?

60年前的想象依旧震撼

科幻小说的魅力之一在于惊奇感。莱姆的小说写于1961年,离今天有一甲子之远,这足以令多数读者皱眉。有经验的读者往往在意小说写作年代,小说中曾经描述的“未来”,已被时间线抛后,成为“过去”。凡尔纳《气球上的五星期》中,人类借助热气球环游世界,今天这已成为定制化的旅游特色项目;《海底两万里》的潜水艇则成为军事和科学的普遍设施;威尔斯《世界之战》里的火星,根本没有火星人……那个时代超前的“新奇”,今天已丝毫唤不起人们的热情,使读者失去惊奇感。科幻也蒙上了时间之尘,成为仓库里的旧物。

莱姆在1961年创作小说,他必须拉开距离,写得足够遥远。可是科幻作家又面临着另一问题,如果像威尔斯的《时间机器》所描述的一样,穿越到80万年后,那将变成纯粹的幻想小说,疏于技术描写,只能进行政治和阶级隐喻,对即将发生的“近未来”失去吸引力。莱姆选择了“未来的未来”,即并不久远的、没有明确时间线的未来——人类实现宇宙远航的127年后,物质极大丰富、货币消失、劳动不再必需、犯罪完全消失……这是一个乌托邦社会。

让我们列一个“莱姆新奇之物”的不完全名单:电动车,没有轮子、状如黑色水滴的流线体,一次充电可使用到报废;服装,由材料即时喷绘而成,时尚便捷,可随时换装塑形;运输,天空中飞满矩形长条,街道被完全改造为自动步履;建筑,利用自然山体进行的巨型环境工程,通常高达千米;现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完全实现,取代电影技术;远模,可以触摸一切、身临其境但毫无危险的秘境拟真;览观器,通过水晶体存储的电子阅读器,永远只有一页——这是现在的kindle;诵读器,可以朗读文学,朗读音可设为任何声音、节奏和情感色彩——这是听书!

惊人的想象,有些实现了,有些具备可能性,有些遥不可及。这些1961年天才的创意,仍能给2025年的读者带来震撼。不过,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局限——莱姆没有预料到网络的发生,所以他会去写“水晶体存储”而不是“云存储和云计算”;他也没有料到人工智能和仿生技术的发展,他像阿西莫夫一样,选择机器人成为人类社会主要的替代劳动力。

不过,科幻小说讲求“新奇”性,其意义并非科学普及和精准预测,无论是否精准命中未来,更多的是利用想象力进行未来可能性的推演。

在美丽新世界,主人公如何一步步走向崩溃

如此美好的世界,这位美丽新世界的孤儿,到底遭遇了怎样巨大的心灵冲击呢?

除物质层面的创新外,小说宏大的乌托邦世界的设定,通过两大关键技术奠定未来的基石。

第一个技术是对暴力和侵略性的手术阉割。这种手术是在新生儿时期,通过一组蛋白水解酶,作用于生命早期发育的前脑。这消除了攻击行为与积极情绪之间的联系。这是一个消灭了杀戮行为的世界。

在主人公看来,人类正因为有血性、敢冒险、富于激情,才产生了无数美妙的事物,过去文明中的辉煌成就、革命乐观主义的战天斗地,是力量和决心的体现,成功的道路充满危险,需要无数人的牺牲和妥协。而且,“善与恶相辅相成,挥之不去的阴暗面,是所有人类事业的本质”。主人公因此面临着文化休克——眼前如此平心静气的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为他提供了反证。他由此陷入深深的情理矛盾。

莱姆没有止步于此,第二个技术产生了。科幻作为推测文学的逻辑,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既然在这样的社会,人类没有争斗和牺牲,那么必然有着某种革命性的力量,维护着这种“天真”——新人类驯服了万有引力。

重力工程学提供了针对危险的解决方案。例如交通工具,每一个水上或空中的飞行器,都必须具备一个小黑盒,在危急时刻,飞行器坠毁、相撞,小黑盒会释放出一种“反重力场”的缓冲力,与撞击产生的惯性相抵,结果为零。这个数学上的零,成为实实在在的现实,它会吸收事故中所产生的震动和能量,解决所有的交通危机。

主人公的心态再次崩溃了——如果这种反重力技术用于宇航,他何至于要长年累月地艰苦训练,尤其是忍受痛苦的加速度训练。他引以为豪的钢铁意志,在技术面前成为笑话。

那么,社会系统运转得到了技术的保障,可总有一些危险的工作,在人类对冒险的天然拒斥下,又如何开展呢?莱姆引入了机器人伴生系统,甚至连更新和销毁机器人的工作,也由机器人管理。小说里震撼的一幕出现了:主人公来到垃圾焚烧站,听到四处的求救声。他驻足了很久才明白是机器人在焚烧机器人,而新人类出于“人道”,把这些“危险”的工作都安排给了机器人,人类并不涉足其中。主人公的“人性”也受到了挑战。

更令主人公崩溃的是,他得到了一名未来女子的垂青。莱姆借此揭示未来社会的婚姻形态。婚姻一般维持5~10年,自由结合,随时解约。主人公爱上的未来女子刚好是某人之妻,他为此深有负罪感。于是,他向女子多次提出,“一定要和你丈夫谈谈”,在他看来,要开诚布公地解决这件事。而女子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主人公总要“和她丈夫谈谈”,她觉得这完全是她的私事。莱姆在这里讽刺了现实世界的男女关系,旧人类自认为的绅士行为和意识,把求偶当作“男人和男人之间的决斗和谈判”,实则是把女子当作一件物品进行让渡。而在这个新世界,女子真正成为平等个体,不再奴役于社会分配。

但主人公又疑惑地觉察,这位未来女子对自己有着某种深层次的恐惧。他最终明白了,原来她担心所谓的“和你丈夫谈谈”,是防备男主人公作为一名原始人,杀害她的丈夫。他在她眼中,是暴力机器,完全不可预测——当主人公明白这点,他感觉到了奇耻大辱,愤而飙车自杀。这位曾经的宇航员、心智十分平和的高级知识分子,在未来人类的眼中,近乎禽兽。

这精彩的戏剧性羞辱,是在不断拷问现实世界的价值体系。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未来人类看来,近乎野蛮。

主人公全面的心理和情感的溃败、他所受到的未来压制,如此必然且富有逻辑,同时又充满新奇。

莱姆觉得还不够,他还要更进一层,在最重要的人生意义上,诸如宇航员的事业、理想和价值观上全面击溃主人公。莱姆要论证宇航的陷落。

在这样的乌托邦,通过宇宙航行探索文明已没有意义。抵达宇宙深处,宇航员的主观时间,只会流逝几个月或一年多。但在远航期间,地球上的时间已过去数亿年。归来者们会发现,完全无法适应地球上的新文明。宇航员是人类的使者,他们被派出寻找一个答案,而在回归之前,人类社会就一定已得到答案。主人公意识到,一切探索都是徒劳,过去的丰功伟业成为镜花水月,他完全无法面对自己的一生。

不过,莱姆觉得这样太过残忍。在全书的末尾,有一丝温暖:一群归来的宇航员,尽管被社会抛弃,他们利用新世界的引力技术,改造飞船,离开令他们陌生的地球故乡,飞往冰冷却温暖、代表光荣与使命的宇宙深处。心理被击溃的主人公爬上了山巅,目送他们远去,他决心留在地球,勇敢地面对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这何尝不是旧人类价值闪亮辉煌的明证?

莱姆怎样写长篇小说

我们看到,莱姆的小说没有强烈的故事性。事实上,整本小说的故事悬念在第一章前三页就已经写完了:创伤,一切价值消散。其后的各种冒险,都是自我和解的旅程。

莱姆摆脱了故事,而专注于描写被未来冲垮的心灵际遇。这个人,面对时代的沧海桑田,面对技术的革命性跃迁;面临着自我价值观的认同,面临着个体心灵的重建——极微小又极宏大。

莱姆改造了乌托邦小说。他摆脱了乌托邦小说的固有难题。由于乌托邦小说主要展现理想世界的秩序,作品中往往观念大于形象、论理大于情感,聚焦社会结构而忽视个体的人。过去的乌托邦小说中,主人公漫游未来的历程中,总像一位行走的导游,堪称纸片人,面向读者喋喋不休地展示着“新奇之物”的宝藏,回答着各种问题,发出各种惊喜的尖叫——莱姆完全没有这样。

他把一个活生生的人放置于新世界,让他分崩离析,最终完成心智的重建。小说的主线放在了人物的心理、道德、价值观困境上,他要怎样摆脱这种无力感?这是严肃文学的叙事方法,通过主人公的心灵冲突来不断刺激小说的发展,使得人物充满血肉和个性。这部科幻小说因此具有了内在的情理冲突,剧烈燃烧到结尾。我们这位宇航员,经历了古希腊人物所不曾遭遇的命运戏弄,呈现出崭新而壮美的悲剧冲突。莱姆以科幻为形式载体,以文学的心灵冲突为手段,赋予现实以技术和哲学层面的未来学研究。一定意义上说,这部小说是恶托邦里的乌托邦,又是乌托邦里的恶托邦。如何评价,全看观察的视角。是旧人类还是后人类,随着你的选择而发生迭异。

在莱姆的年代,人类洋溢着乐观的英雄主义,对征服宇宙抱有信念。莱姆选择了一个奇特的角度:当英雄归来,那些等待的人早已逝去,不再有人为其加冕,怎么办?

失望吗?或许这才是答案——莱姆是波兰宇航协会的创立者;波兰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名叫莱姆。

(作者系作家、钓鱼城科幻学院创始人)

《中国科学报》 (2025-10-31 第3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特殊引力波事件指向“第二代黑洞”存在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通过工艺验收
科学家提出“冷冻表界层分析新方法” 真正有助于缓解便秘的食物是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