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方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1
选择字号:
荷兰将向印尼归还“爪哇人”化石

 

“爪哇人”头盖骨。图片来源:荷兰莱顿自然生物多样性中心

本报讯 一批改变人类起源认知的化石终于要回家了。荷兰政府将把目前存放于莱顿自然生物多样性中心的2.8万多件标本归还给前殖民地印度尼西亚。

这些标本由荷兰科学家Eugène Dubois于19世纪末在印尼挖掘并运往荷兰,其中包括1891年和1892年在爪哇出土的“直立人”(Homo erectus)化石。作为人类的远古祖先遗骸,它为达尔文“人类由猿进化而来”的理论提供了早期证据。

印尼长期以来一直要求归还这一被称为“爪哇人”的标本。荷兰政府近日表示,支持“无条件归还”整个藏品。

Dubois身兼医生、解剖学家与古生物学家三重身份,曾致力于寻找“猿与人类之间的缺失环节”。当时他决定前往印尼碰碰运气,最终在爪哇一个名为特里尼尔的河畔遗址发现了一块头盖骨、一颗臼齿和一根股骨。1895年,Dubois将包括数万件动物化石在内的全部藏品运往荷兰。

印尼万隆理工学院的Mika Rizki Puspaningrum认为,此次归还将为印尼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带来“变革性影响”。其他渴望解决“科学殖民遗留问题”的研究者也对这一举措表示欢迎,称这是迄今最重要的自然历史标本回归。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Emma Dunne认为,“将从他国获取的物品和标本归还,本就是正确的做法”。

荷兰莱顿大学的Fenneke Sysling指出,早在20世纪30年代,荷属东印度殖民地政府就首次提出归还“直立人”化石的要求。1945年宣布独立的印尼,又分别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两次要求归还化石,但均未成功。2021年,Sysling与英国开放大学的Caroline Drieenhuizen合作撰写了一篇关于该案例的论文,重新引发了争议。2022年,印尼政府正式提出了归还这批藏品的要求。荷兰政府下属咨询机构殖民藏品委员会随后用3年时间对此进行了研究。

该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Dubois的藏品很可能是“违背当地民众意愿被取走的”,这“对当地民众构成了不公正”。报告还称,化石的流失“持续对印尼古生物学发展及科研人才培养产生负面影响”,且荷兰政府从未正式获得这些物品的所有权。

荷兰鹿特丹自然历史博物馆前馆长、乌得勒支大学荣誉教授Jelle Reumer认同印尼应收回“直立人”化石,但不赞成将藏品全部归还。他认为殖民国家从当地人手中直接掠夺的“文物”,与科学家从自然界采集的“自然历史标本”存在本质区别。但殖民藏品委员会指出,Dubois的研究依赖当地民众,后者助他找到潜在发掘地,甚至被迫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挖掘化石。

但也有人担忧其他西方藏品的命运。“伦敦、巴黎、柏林的博物馆都有来自其他国家的藏品,该如何划定界限?”Reumer表示,如果荷兰的决定引发类似行动,全球顶尖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可能会大幅缩水。

不过,巴西皮奥伊联邦大学的Juan Carlos Cisneros认为,全球范围内类似的归还行动“正在推进”。“在2022年德国政府决定向巴西归还一具特殊的恐龙化石后,已有数千件重要化石及其他文物回归巴西。”

殖民藏品委员会建议,除化石外,荷兰还应归还该藏品的“元数据”,包括Dubois的研究档案和数百封信件。自然生物多样性中心客座研究员Paul Albers表示,只要这些信件能以数字化形式供人查阅,“它们存放在哪里我都不在乎”。

包括“直立人”化石在内的最珍贵标本,计划在印尼国家博物馆展出,但其余藏品仍在寻找存放地。不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Christopher Reinhart指出,印尼目前尚不具备妥善保管这批数量庞大藏品的能力。Puspaningrum也对藏品的运输和储存感到担忧,“在移交过程中,精心配备储存设施和设立专业馆长至关重要”。(王方)

《中国科学报》 (2025-10-21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向上生长”的芯片,突破摩尔定律限制
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达创纪录水平 太阳上也会下雨,科学家找到原因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