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思辉 通讯员文俊)10月14日,在武汉举行的2025东湖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发布《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25》。该报告从基础研究投入、产出、成长3个维度设计构建了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北京稳居第一,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湖北分别位居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报告显示,基础研究10强省市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全国占比近85%,国家实验室的数量占比近88%,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占比超67%,高水平论文数占比近90%,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超77%。
北京引领全国基础研究,辐射天津、河北两地,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达到227项,支持经费超过1亿元,三地SCI(科学引文索引)合作论文较2023年增长近85%;长三角省市基础研究竞争力以上海为引领,苏浙两地差距在收窄,重大基础设施数量30个,全国占比近1/3,高水平论文132篇,全国占比近1/3。
中部6省份基础研究实力不断提升,湖南省位居第二梯队,全国重点实验室120个,全国占比近20%;发表SCI论文13万篇,全国占比超17%;入选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机构153个,全国占比近17%;发明专利申请量24万件,全国占比超14%。2025年湖北省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为71.7%,连续7年稳居第六。2025年武汉市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全球城市排名第13、国内城市排名第五。
《中国科学报》 (2025-10-17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