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璐等 来源:《自然》 发布时间:2025/10/16 16:48:24
选择字号:
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问世

 

日前,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方璐团队在智能光子领域获得重大突破。该团队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可实现在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这标志着我国智能光子技术在高精度成像测量领域迈上新台阶。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

光谱记录着光在不同波长下的强度变化,揭示了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是解析成分、结构与特性的“光学密钥”。然而,传统光谱测量受限于分光采集与固化结构,光谱分辨率与成像通量之间长期存在固有矛盾。这成为了光谱成像领域久未破解的科学难题。

对此,方璐课题组另辟蹊径,提出了可重构计算光学成像架构,将物理分光限制转化为光子调制与重建过程,挖掘随机干涉掩膜与铌酸锂材料的电光重构特性,实现了高维光谱调制与高通量解调的协同计算。

在此基础上研发的“玉衡”芯片,无需在波长维度牺牲通量,每个像素均可获取完整光谱信息。因此,其芯片体积虽然仅有约2厘米×2厘米×0.5厘米,却可在400~1000纳米的宽光谱范围内,实现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能在单次快照中,同步获取全光谱与全空间信息,其快照光谱成像的分辨能力提升两个数量级,突破了光谱分辨率与成像通量无法兼得的长期瓶颈,为高分辨光谱成像开辟了新路径。

据介绍,“玉衡”攻克了光谱成像系统的分辨率、效率与集成度难题,可广泛应用于机器智能、机载遥感、天文观测等领域。在论文中,课题组进行了详细的光谱巡天实验验证,指出“玉衡”芯片具备应用于光谱巡天,并大幅度提升天文观测效率的能力。凭借微型化设计,它还可搭载于卫星,有望绘制出前所未见的宇宙光谱图景。

目前,课题组正基于原理样片,加速工程化样机与系统级优化。“玉衡”将在10.4米口径加那利大型望远镜(GTC)上进行测试应用,有望为暗物质、黑洞等基础物理前沿研究提供新视野。

方璐表示,随着高分辨光谱获取范式的持续变革,以“玉衡”为代表的计算光谱成像技术,有望以更小的体积、更高的分辨力,以及更广的应用边界为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天文科学开拓新的光谱天地。(来源:中国科学报 陈彬)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5281/zenodo.16936676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达创纪录水平 太阳上也会下雨,科学家找到原因了
高温电催化甲烷高效协同转化发现新途径 流氓行星出现“恒星级”增长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