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王震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16
选择字号:
南沙群岛永暑礁迎来绿海龟宝宝

 

一群小海龟爬向大海。南沙站供图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王震)近日,一场围绕绿海龟“生命第一程”的科学守护行动在南沙群岛永暑礁展开。面对藤蔓缠绕、天敌捕食和烈日暴晒等严峻自然挑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沙海洋生态环境实验站(以下简称南沙站)科研人员首次清晰记录了绿海龟孵化的全过程,并通过精准人工干预,成功助力一窝刚孵化的绿海龟幼崽跨越“最后难关”。

今年7月,南沙站科研人员联合驻礁环保部门,首次在永暑礁发现一处绿海龟产卵场。双方随即启动联合保护机制,在产卵场及周边设立“海龟联合监控与保护区”。8月10日与16日,科研人员先后两次记录到绿海龟上岸产卵的珍贵场景。历经52天自然孵化,这批海龟蛋于国庆假期顺利迎来破壳“新生时刻”。

针对前期观测中发现的由底质偏硬、沙滩藤蔓阻滞及鸟类啄食等因素导致的幼龟无法成功入海问题,科研人员有针对性地疏松了表层硬质沙土、清理行进路径上的障碍,并布设临时防护网以减少天敌侵扰。这些措施在不影响自然行为的前提下,为幼龟打通了一条安全的入海通道。

永暑礁作为中国科学院岛礁综合研究中心的重要观测点,经过多年生态建设,已初步形成较稳定的绿海龟繁殖地,生态价值进一步凸显。据介绍,本次干预取得了显著成效。本窝成功孵化的超过100只幼龟中,有95只已顺利入海,死亡率降至10%以下,与首窝约35%的死亡率相比,存活率实现大幅提升。

《中国科学报》 (2025-10-16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高温电催化甲烷高效协同转化发现新途径 流氓行星出现“恒星级”增长
颠覆认知:苔藓植物,真的不简单 中国科大发展“绿氢冶铁”新技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