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2-26
选择字号:
极危物种鳤染色体水平基因组首次发布

 

鳤样品采集照片。梁轩广供图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中山大学教授卢建国团队与江西省九江市农业科学院研究人员合作,成功组装了极危物种鳤的染色体水平基因组,首次获得鳤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和注释信息。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数据》。

据悉,鳤曾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由于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数量急剧下降,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中均被列为“极危”等级。

随着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开展,2020年12月,研究人员在长江公安段发现了7条鳤鱼个体。这是自2017年6月和2020年11月以来第三次观察到该物种,也是近年来首次记录到多个鳤鱼个体的实例。鳤的再次出现为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机会。

该研究基于PacBio、Hi-C与转录组测序技术,完成了鳤染色体级别的基因组精细组装工作,其基因组的评估指标BUSCOs 达到98.3%,共预测出2867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其中28637个基因(99.87%)得到了功能注释,表明组装质量良好。

“鳤基因组信息的首次发布对于理解遗传多样性、识别独特适应性以及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至关重要。”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卢建国表示,研究表明鳤基因组组装在完整性与准确性上均达到先进水平,为后续研究筑牢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97-024-04223-x

《中国科学报》 (2024-12-26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发现植物新种:成都卫矛 另一颗行星存在生命的最有力证据
世界最快闪存在中国“破晓” 迄今最完整植物单细胞图谱问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