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晴丹)8月22日,中国核学会、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北京举行了《2023年国外核工业与技术重大发展动向》(以下简称《动向》)联合发布活动。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首席专家许春阳代表3家单位发布《动向》。
《动向》重点关注2022年至2023年发生的国外核领域重大动向,本着“针对性”“重大性”“标志性”的原则,遴选出53个具有重大现实或潜在影响意义的专题,目的是反映国外核工业与技术领域战略规划、工业能力建设、装备与技术研发等方面的重大发展动向。
《动向》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共识。许多国家提高对核能的重视,调整能源政策,大力发展核电,增加核电在本国电力结构中的份额,全球核电产业呈积极发展态势。先进压水堆等成熟技术设计不断得到优化,钠冷快堆、高温气冷堆、熔盐堆等反应堆技术在研发和基础能力配套上取得多项突破。模块化小堆、微堆具有成熟度高、适用性强、成本低等优势,成为国际研究和推广应用的热点。此外,核聚变技术是能源领域的游戏规则改变者,全球企业提出了多种有助于实现聚变堆小型化的新方案,并积极推进多项聚变示范设施建设。
据悉,自2018年起,《国外核工业与技术重大发展动向》已经连续发布6年。
《中国科学报》 (2023-08-24 第3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