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评论A》
科学家实现高次谐波产生的多尺度模拟
近日,日本筑波大学Xiao-Min Tong研究团队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高次谐波产生的多尺度模拟。相关研究成果8月18日发表于《物理评论A》。
该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理论方法,用于研究强激光脉冲中,气体靶的高次谐波产生。研究人员采用单活性电子近似解随时间变化的薛定谔方程,来获取微观高次谐波产生,然后利用两个尺度的相匹配和自吸收,对所有微观高次谐波进行求和,最终产生宏观高次谐波。其中,在激光波长尺度内,激光峰值强度不随传输相位的变化而变化;而在激光束腰尺度范围内,激光强度和古依相移会发生变化。
以氩(Ar)原子为例,研究人员计算了高次谐波产生的宏观能量分布和散度。他们还探讨了宏观高次谐波产生与气体压力和气体射流位置之间的关系。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A.108.023118
非互易介质受力情况复杂
近日,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的Dylan M. DelCol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Gerard Kennedy等人合作,揭示了热平衡外的非互易介质对真空转矩、推进力和异常切向力的影响。相关研究8月18日发表于《物理评论A》。
研究人员探讨了非互易材料构成的静止物体在与具有横向平移对称的表面相邻时,同时受垂向扭矩和侧向力影响的机制,同时也指出该机制在观测应用中的一些局限性,包括洛伦兹-洛伦兹校正和辐射引起的冷却。尽管存在这些局限,该研究所讨论的效应仍是可观测的。
根据广义涨落耗散定理,由非互易材料构成的静止物体,即使在真空中,如果与其环境处于非热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扭矩,但不会发生自推进。当与具有横向平移对称的普通表面相邻时,该物体可能同时受到垂向扭矩和侧向力影响。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A.108.022809
《美国化学会志》
新研究开发出超薄二氧化铈纳米抗氧化剂
国家纳米科学与工程中心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内源性应力介导的超薄二氧化铈纳米抗氧化剂。8月19日,《美国化学会志》发表了这项成果。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一种内源性应力介导的超薄二氧化铈纳米抗氧化剂。研究者首先用理论计算分析了具有可变厚度和配位不饱和铈位点的二氧化铈表面张力,然后制备出1.2纳米、具有3.0%平面内拉伸应力和10.0%平面外拉伸应力的超薄纳米盘来进行验证。与纳米块相比,纳米盘表面应力可以提高铈-氧共价键性,使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2.6倍,并将总抗氧化活性提高约2.5倍。
该研究证明,内在应力介导的超薄二氧化铈纳米盘可在体内实验中提振改善缺血性中风治疗的抗氧化作用,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见临床药物依达拉奉。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 10.1021/jacs.3c0704
《中国科学报》 (2023-08-24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