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0岁左右的老年科技工作者处于事业发展黄金期,他们正处于知识最完整、经验最丰富、心智最成熟、认识能力最全面、交叉学科资源最广泛的时期,最具备实现集成创新的条件。”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他表示,老年科技工作者,一般都具有扎实的科技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一般不再为年轻时的考核指标所困扰,生活和工作负担基本得以缓解,因而处于最能够集中精力为确定的目标奋斗的时期。而且,随着公共卫生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多数科技工作者在60岁仍处于科研精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强盛时期。
“20多年来,我一直参加全国地层委员会主持的中国年代地层建阶研究活动,这是一个典型的以退休老年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的科学总结工作,但取得了重大集成创新成果,使得我国在全球年代地层‘金钉子’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童金南举例说,但长期以来,老年科技工作者这批难得的人才优势资源,未得到充分重视和合理利用。
为此,他建议国家有关部委设立“老年科学研究基金”,如人才项目、一般项目或重点甚至重大项目,资助重点可以瞄准基础知识的总结和提炼、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系统化集成总结和创新、学科交叉和科技融合方面的集成探索等,这将有助于避免一些仍有志于科研的老年学者与青年学者竞争科技资源,发挥各个年龄层次人才的科技优势。(冯丽妃)
《中国科学报》 (2022-03-10 第4版 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