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南京农业大学多倍体团队日前在《植物细胞》上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整合三维基因组、染色质可及性、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和转录组,深入解析了在大豆多倍化、二倍化与人工驯化过程中,三维基因组结构重塑如何协同表观遗传修饰调控基因表达和重要农艺性状。
大豆是典型的古多倍体,其祖先与菜豆祖先分化后,又经历一次全基因组多倍化并伴随着缓慢的二倍化过程,导致近75%的基因以多拷贝形式存在。在约6000至9000年前的东亚地区,野生大豆被驯化为栽培大豆,其农艺性状发生显著改变。然而,在大豆多倍化、进化和驯化过程中,表观遗传在调控基因表达和重要农艺性状中的作用仍然知之甚少。
该研究通过多组学分析揭示了大豆多倍化与驯化过程中三维基因组结构的变化和调控作用,为大豆的进化和驯化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提供了新观点。(王方)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93/plcell/koab081
《中国科学报》 (2021-03-30 第3版 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