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阿莫西林治疗儿童非严重肺炎优于安慰剂
近日,巴基斯坦阿迦汗大学Fyezah Jehan团队比较了阿莫西林与安慰剂治疗非严重肺炎的疗效。该研究7月2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对患有呼吸急促性肺炎的患者口服阿莫西林,但试验数据表明,在这种情况下,不使用阿莫西林疗效似乎也不逊色。
研究组在巴基斯坦卡拉奇的低收入社区的初级卫生保健中心进行了一项涉及儿童的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非劣效性试验。2014年11月9日至2017年11月30日,研究组招募了4002名2~59个月的儿童,符合WHO的非严重肺炎伴呼吸急促标准,将其随机分组,其中2003名患儿接受阿莫西林混悬液治疗,1999名接受安慰剂治疗,均为期3天。预先确定的非劣效性界限为1.75个百分点。
安慰剂组的治疗失败率为4.9%,阿莫西林组为2.6%,组间差异为2.3个百分点。意向治疗分析的结果相似。发烧和喘息的存在预示着治疗失败。为预防一次治疗失败所需治疗的人数为44例。每组中各有一名患儿(<0.1%)死亡。安慰剂组中有40名儿童(2.2%)复发,阿莫西林组有58名(3.1%)。
结果表明,在5岁以下的非严重肺炎患儿中,安慰剂组的治疗失败率显著高于阿莫西林组,不符合非劣效性标准。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56/NEJMoa1911998
《细胞》
V型胶原调节心脏瘢痕大小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Arjun Deb研究团队发现,V型胶原蛋白在心脏损伤后调节疤痕的大小。7月3日,《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
研究人员证明胶原蛋白V,即心脏疤痕的次要成分,参与调节缺血性损伤后心脏疤的大小。胶原蛋白V的敲除导致梗塞后疤痕大小增加,同时心脏功能恶化。100个自交系小鼠的系统遗传学研究表明,胶原蛋白V是损伤后心脏功能的关键驱动因子。
研究人员表明,胶原蛋白V缺失改变了疤痕组织的机械性能,并且改变了基质和细胞之间的相互反馈,从而诱导了机械敏感性整合素的表达,最终导致成纤维细胞活化并增加了疤痕的大小。Cilengitide(一种特异性整合素的抑制剂)可以挽救胶原蛋白V缺失小鼠受伤后瘢痕形成的表型。这些观察结果表明,胶原蛋白V通过整合素依赖性方式来调节疤痕大小。
据悉,心肌梗塞后瘢痕组织的大小是心血管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但对调节瘢痕大小的因素知之甚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6.030
《自然》
研究揭示皮层如何编码气味信息
美国哈佛医学院Sandeep Robert Datta研究团队近日揭示出气味空间在皮层表示中的结构与灵活性。相关论文7月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通过结合化学信息学和小鼠中的多光子成像,研究人员发现梨状皮层及其嗅球的感觉输入通过相关的活动模式表示化学气味关系。
但是,皮质气味代码与嗅球中的不同:皮质将相关气味的表示更紧密地聚集在一起,选择性地改写关联的气味关系,并更好地匹配气味感知。
嗅球到皮层的转换取决于源自梨状皮层的关联网络,并且可以通过被动的气味感知来重塑。
因此,皮层主动建立化学气味空间的结构表示,从而突出气味关系。这种表示在个体之间是相似的,但仍然是可塑性的,这表明嗅觉系统可以将相关的气味线索分配给常见但又不同的感知。
据了解,皮层收集感觉信息,从而进行区分和归纳。由于嗅觉皮层中尚未报道化学气味空间的系统构成,因此还不清楚气味信息如何编码,从而将化学上独特但相似的气味进行区分 。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451-1
《中国科学报》 (2020-07-08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