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3-27
选择字号:
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大纲》 进一步规范全国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工作
技术转移从业人员逐步走向职业化

 

郑金武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以规范我国技术转移从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内容和培训要求,加快构建“基地、大纲、教材、师资”四位一体的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壮大我国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

“人才是技术转移工作的核心要素。《大纲》的发布,为培养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立了体系,将带动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提质增效。”多位技术转移行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将加速形成以高水平、专业化技术转移专职人员为核心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

补齐技术转移体系短板

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度报告》统计,全国2766家公立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中,仅有9.5%的单位设立了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只有19家认为其专门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院所的大量科技成果得不到转移转化,缺少技术转移专业人才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高级咨询师李柏峰说,“尤其是缺乏兼具成果转移转化知识、法律、财务、市场等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技术转移转化工作,不是单一的技术服务行为,而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活动。”北京技术市场协会执行副理事长刘军表示,“技术转移是一个很长的服务链,链条薄弱环节是人,缺少有专业背景、懂技术懂管理、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技术转移人才。”

在李柏峰看来,“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专业职称体系不健全、激励政策有待强化”是造成技术转移专业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

“技术转移人才培养难度大、周期长,绝不是仅靠办几个培养班就能解决的。这需要构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初中高级人才培养相结合、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国际交流相结合的完整体系。”李柏峰说。

事实上,扭转技术转移人才发展困境的呼声由来已久。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等,以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大纲》是落实《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关于人才培养的现实举措。”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楠告诉《中国科学报》,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提出要依托国家级技术转移转化基地做好人才培训,《大纲》的发布,为做好人才培训工作提供了指引。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顾问王瑛表示:“这对增加技术转移人员群体规模、提高技术转移人员基础素养,将起到促进作用。”

“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仍需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社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刘军认为,过去政府在技术转移人才培训方面引导不足,《大纲》的发布,“进一步规范了全国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工作”。

课程设置可圈可点

《大纲》秉承“基地、大纲、师资、教材”四位一体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思路,按照分级管理、分层培养的原则,分别设置了初级技术经纪人、中级技术纪经人和高级技术经理人三个等级的培训课程。

“过去,有的培训机构有基地没师资、有师资没教材,培训都是松散的。”刘军说,“在培养思路上,《大纲》抓住了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大纲》中,培训课程由公共知识、政策法规、实务技能、能力提升四个模块构成,包含了技术转移从业人员应了解的法律法规、经纪实务、公共知识、实操案例等内容,不同层级所需各模块的培训课程和培训学时不同。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科技战略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颜振军表示,《大纲》提出的一整套课程体系,对规范技术转移人才的培训、提升人才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人才在技术转移转化活动中更好发挥作用是有现实作用的,“让大家有了一个基本的遵循”。

“《大纲》的课程设置相对合理。”赵楠认为,技术转移工作更多是提升附加值,早期的技术转移模式已不复存在,目前的短板是高价值专利运营和知识产权资本化,“要重点加强实务技能、实操层面的培训”。

李柏峰认为,在四个方面中,师资和教材可能是短板。“师资方面,需要加大对培训师的筛选和考核评价力度;教材方面,对技术领域的授课专业知识需要动态研究调整,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颜振军建议,在培训课程中还应引入生态学和心理学等课程。“政府、创业者、服务机构等各类要素或主体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认识这些关联,可以引入生态学的视角和眼光。”他说,用生态学里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用于观察、理解创新创业过程十分必要。此外,他认为技术转移人才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也非常有帮助。

分层次培训效果尚待观察

《大纲》提出了分层培养的原则,并分别设置了初级技术经纪人、中级技术纪经人和高级技术经理人三个等级,融入了国务院关于推广第二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改革举措的精神。

“《大纲》分设初中高三级,每个等级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需要完成什么样的培训,《大纲》都厘清了。”刘军说,分层分级的设置为技术转移从业人员向职业化方向发展指明了路径。

“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和培训学时是合理的。”李柏峰指出,“按照分级管理、分层培养的原则来培养技术转移专业人才,有助于更好地满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复杂多样性需求;对于人才培养机构来说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不过,刘军强调,《大纲》是带有指导性和引导性的,不是规定性的。“技术转移是一项复杂的科技活动,各地区可以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参照执行,在初级培训中,不可忽略大纲中的必修要求,在中级、高级培训中,应该因地制宜。”

“需要强调的一点:技术转移是干出来的,培训只是一种手段,使人才获得理论指导、增强能力。”颜振军说,“真正专业的技术转移人才,需要很好的知识结构,还要有一定的人生历练。”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产业策划部部长张彦奇也指出,《大纲》对技术转移人才能力提升是有帮助的,但《大纲》提出通过考试合格来定中级、高级培训的成效,不一定合适。

“就像干企业一样,哪个企业家是培训出来的?都是干出来的。”张彦奇建议,技术转移人才中高级的评定,更应该采取同行评议的方式。

王瑛也认为,技术转移人才不能只靠培训,还应结合实务能力和业绩能力评议确定不同层次的经纪人。“应分出群体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共性培训后,要有行业的培训。”

《中国科学报》 (2020-03-27 第3版 转移转化)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