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3-23
选择字号:
战疫新阶段:来自科学家们的提醒

 

■郑金武

3月19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李兰娟、乔杰等出席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的线上“中国新冠疫情防控经验国际分享交流会”,分别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研究工作取得的最新进展。而在这次交流会之前,我国本土已经连续两天无新增案例。从一定程度上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警惕无症状病例输入

世卫组织每日疫情报告显示,超过100个国家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入侵。

目前,国内的新增确诊病例主要来自境外输入。钟南山强调,要加大对境外入境人群的检查和检测。

“非常重要的一点,现在一些来自境外疫情高发地区的病例,是无症状病例,没有明显的发热症状。”钟南山介绍说,“我们发现,有50%的病例在入院的时候并没有发烧,所以出现发烧症状不是最主要的‘金标准’。”

钟南山同时指出,最近对一些境外输入的病例检测发现,其血清学IgM检测结果呈阴性,但其PCR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呈强阳性。“这说明,对于一些早期病人来说,血清学IgM检测结果不一定是阳性的,这一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李兰娟介绍了新冠肺炎尸体解剖的相关结果。她表示,从解剖结果看,新冠肺炎患者肺脏呈不同程度的实变,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炎性病变、灰白色病灶等。

“解剖结果对制定诊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李兰娟说,针对目前患者的症状,团队主要采取了“四抗二平衡”的诊疗方案。

据悉,“四抗二平衡”是浙大一院在抗击H7N9疫情中总结出的经验,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再次得到验证。“四抗”包括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和MODS(多细胞功能衰竭)、抗易感;“二平衡”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

“尽早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重症、危重症的发生。”李兰娟指出,“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要关注药物毒副作用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干预处理。”

其他治疗措施还包括康复者血浆治疗、心理干预治疗、免疫治疗、宫血干细胞治疗等。

尚无母婴垂直传播可靠证据

2月12日,《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中南医院的最新研究,展示了最初9例确诊孕妇的情况。9例病患均为孕晚期,临床表现与常人类似,主要是发热、咳嗽、咽痛、呼吸困难等,但合并症则显示有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等。

乔杰介绍说,这9例孕产妇病例都没有发展为重症病例,且9例均实现了活产。分娩后,对其中6例病患做了新生儿病毒检测,检测标本包括羊水、脐带血、母乳、新生儿咽拭子样本,所有样本检测均为阴性。

“虽然只做了6例,但做得比较完整,形成比较完整的证据链。”乔杰介绍说,初步的结论是:新冠肺炎确诊孕妇的临床特征和成人患者大致相似,在孕晚期新冠肺炎患者中,目前尚未发现母婴垂直传播的证据。

乔杰表示,孕产妇为易感人群,由于其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管理和普通人群不完全相同。建议孕产妇确诊病例应尽快转诊至定点助产医疗机构进行救治管理。

在给相关文章做综述时,乔杰团队还调查了50例孕产妇病例,其中20多例做了新生儿检测,检测结果也都为阴性。“其他一些研究人员也发表了关于疫情期间孕妇妊娠结果的分析,显示新冠肺炎确诊孕妇与普通孕妇相比,妊娠结局无差异,未见母婴垂直传播证据。”

乔杰也强调,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母婴安全问题,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研究病例。未来的研究思路是要收集更多临床数据,更精确地描绘孕产妇临床特征和母胎风险;研究有关孕早期、孕中期风险的更多证据;对孕产妇及子代健康需要进行长期影响研究;要研究冠状病毒对生殖系统、配子及胚胎发育的影响等。

《中国科学报》 (2020-03-23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