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卜叶
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全球进入区块链建设的火热阶段。
事实上,中西方建立区块链的理念并不完全相同。近日,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专家企业家媒体座谈会上,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教授蔡亮讲解了当前国内外的区块链研究方向的区别。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区块链研究热点集中在公有链技术以及基于公有链的金融创新。我国区块链研究热点将集中于联盟链的关键技术及行业应用、区块链监管技术与标准。”蔡亮说。
中国:优先发展联盟链
中国究竟该发展公有链还是联盟链?
目前,区块链有两种主要类型,公有链与联盟链。比特币、以太坊等基于“开源社区”,允许大众参与,是区块链的公有链形式。为了分享区块链成果,很多企业、机构联合到一起,形成了联盟链。近年来,联盟链也不断发展,比如由几十家国际银行组成的R3、由LINUX基金会发起的超级账本、趣链科技的Hyperchain、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等。
“比起思考发展谁,更应该思考哪种形态的区块链更适合国情。”蔡亮表示,由于区块链具有多中心化以及块链式数据结构等特点,使得区块链上信息发布具有一定的匿名性,且删除较为困难,其监管难度远超传统信息系统。
蔡亮补充,联盟链的节点运行单位是已知的,并且具有完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这对监管较为友好,也为确保区块链可管可控打下了基础。
目前,联盟链技术已经在金融业、政务领域、实体经济等众多领域实现深度应用。
以公积金数据共享为例,中国在各地设有公积金管理中心,却缺乏国家层面统筹管理公积金的机构,这为个人账户的管理增加了难度。查询个人账户在全国的购房信息,面临频繁对账的巨大工作量。
“通过区块链技术,各地的公积金中心连接起来。区块链底层算法将确保各参与方记录信息的一致性,并保证数据的使用和流转真实、可信和透明,解决了跨机构的数据协作和互通问题,方便了百姓的跨地区公积金业务办理。”蔡亮说。
目前,趣链科技基于国产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底层平台Hyperchain配合建设银行与国家住建部已实现了该场景的应用。
此外,区块链技术已经应用到包括央行、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多家商业银行中,在各地政府政务部门、中国电信、国家电网等非金融领域也有诸多应用。
联盟链的技术发展趋势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联盟链的平台研发和应用上具有一定优势,但要真正做好联盟链其实并不容易。
目前,困扰大家的常见问题是,在大规模节点或大数据量情况下,区块链性能普遍下降。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技术创新是关键。蔡亮表示,保证区块链在大规模节点使用的时候仍然保持高性能,需要多方面的技术突破,比如要研究高效的智能合约执行引擎,提高节点内的执行效率;研究高性能共识算法(多节点之间),支撑应用性能需求;通过利用新型共识机制提高共识效率和安全性;此外,研究软硬件协同优化技术,进一步提升区块链网络的性能也是解决办法之一。
除了技术问题,联盟链的管理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联盟链基本上通过CA证书来确认同一联盟内的节点身份。
“CA是中心化的管理机构,用中心化机构发行的证书,来运行一个多中心或者去中心化的平台是不合适的。”蔡亮说,“接下来,我们要研究分布式联盟自治管理体系,建立区块链自身的联盟管理机制。”
监管挑战 任重道远
针对区块链的监管,中央网信办2019年2月15日开始实施《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规定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提出区块链实名制和备案制的要求。
我国境内的区块链的监管已经初见成效。目前,中央网信办分两批已经发布500多个区块链信息服务的备案编号,但随着Libra的横空出世,局面又有所改变。
前不久,Facebook联合二十余家跨国机构计划共同推出Libra币,它的使命是建立一套服务全球几十亿人的金融基础设施,这引起了各国的高度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Libra有可能对当今世界的国际金融秩序造成冲击。
“Libra让我们意识到,区块链的监管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蔡亮说。
蔡亮介绍,目前区块链监管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区块链节点的追踪与可视化;其次是联盟链穿透式监管技术;再次是公有链主动发现与探测处置技术;最后是研究以链治链的体系结构及标准。
“联盟链底层平台最核心的是要解决性能、可用性和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区块链的监管技术是区块链健康和持续发展的关键。”蔡亮强调。
《中国科学报》 (2019-12-12 第7版 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