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人才是第一推动力。郑金武摄
■郑金武
多年来,我国技术转移行业高素质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已成为影响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瓶颈性问题。
2019年,北京市技术市场协会连续举办六期“北京地区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开展多元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工作;中关村示范区成立了技术经理人协会,以培养更多从事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专业人才。
日前发布的《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提出,制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体系,以期为专业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提供法制保障。
一系列举措,是直面技术转移行业人才不足困境的破题,也是开展专业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的探路。这些举措对提升技术转移人员专业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相对于现实迫切的人才需求而言,仍旧任重道远。
直击专业人才不足
“成果转化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信息不对称,或者说缺乏专业的人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不止在一个场合谈及技术转移人才不足的问题。
“专业人才不足,对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制约十分明显。”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高级咨询师李柏峰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对技术转移行业人才缺乏的现状并不乐观。
现实中的技术转移人员队伍,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
根据北京技术市场协会的一份抽样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北京市89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共有10438人,其中从事技术转移服务工作人员占48.5%,而专业技术经纪人则不到4%,综合性专业人才缺乏较为明显。
虽然近两年来,各种培训班、交流会很多,但并未对技术转移人才的提质增量有明显的改观作用。在李柏峰看来,各种培训班“并不是系统性的专业培训”。
在人才引进方面,北京现有的人才政策如“海聚工程”“高聚工程”等,也并没有把技术转移人才纳入其中。
“意识还有待提高,目前多侧重于引进基础研究、成果研究方面的人才,而对于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类人才,相对重视较少。”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薛俊波告诉《中国科学报》。
探路从业人员培养
随着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工作的日益受重视,寻求专业培养和培训,正成为技术转移从业人员的内在动力。
今年4月,北京技术市场协会、北京经纪人协会联合组织了“北京地区技术经纪人培训班”招生工作。
“来自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136家单位的310人报名参加培训,远远超出原计划,一度出现井喷,甚至出现‘一席难求’的局面。”北京技术市场协会秘书长刘军对《中国科学报》说。
据悉,培训班课程分为综述基础、理论实践、实务案例及实操三大模块。综述基础主要进行技术转移管理、技术转移服务与标准等内容的授课;理论实践主要讲授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技术合同基础与相关规定、知识产权与运营实务、金融与财务等知识;实务案例则就技术转移中的个案、税务问题、国际技术贸易等进行分组研讨、分析。
截至今年11月,该培训班共举办六期,包括“生物医药专场”培训等。“几乎每一期报名人数都超出预期。”刘军说。
“要着力培育跨学科、跨界式、综合性的技术转移从业人才。”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要强化创新型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王德禄表示,目前技术转移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尚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要求,缺乏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法律、经营、管理、金融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业人员的市场准入标准低。这既影响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工作的实效,也制约着技术转移机构自身的发展。
不久前,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宣布成立。该协会理事长程静表示,今后将围绕“培养人才、打造队伍、提升能力、形成生态、促进落地”的目标,挖掘高水平服务人才,长期开展转移转化人才培训,提升服务能力,扩大人才队伍。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在一起加强交流,共享资源。”翟立新表示,成立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目标就是要培养更多从事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专业人才,共同营造促进成果转化的良好生态。
完善培养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成果认定以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科研成果为主要指标,并将之与职称评定、经济待遇等激励措施相挂钩。这种“一刀切”、唯科研取向的评价机制极大地阻碍了院所、高校优秀人才开展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从事技术转移等工作的人员,往往被视为不务正业,是在科研领域‘混不下去’的人,在单位内部也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李柏峰说。
薛俊波也表示,社会对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认同感仍较低,限制了从业人员的发展,降低了技术转移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此外,针对技术转移从业人员的职称评定等,全社会尚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可喜的是,这样的情况正慢慢得以改变。最近,国家就人才评价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例如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等。
今年10月,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和北京市科委出台了《北京市工程技术系列(技术经纪)专业技术资格评价试行办法》,正式增设技术经纪专业职称。根据该《办法》,北京启动了首次技术经纪专业职称评价工作,明年上半年将评出首批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技术转移转化人才。
11月27日发布的《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也就培养和引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条款。
“这些举措,很有针对性。”薛俊波说,北京要吸引人才致力于技术转移行业发展,可以在职称、晋升等方面,提出针对科技服务业人员的考核体系、人才评价体系,激励人才的积极性,吸引人才向技术转移行业流动。
“政策的颁布实施,凸显了国家对人才和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工作的重视。”李柏峰表示,这些举措针对人才评价机制中存在的分类评价不足、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手段趋同、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将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各类人才活力,尤其是技术转移行业等科技服务业人才。
李柏峰强调,地方政府要加快制定实施细则,尽快推进政策落地。“完善技术转移行业人才评价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调动高校、院所、企业等各类人才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
《中国科学报》 (2019-12-12 第5版 转移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