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1-17
选择字号:
缤纷自然岂无“猿”

 雌性海南长臂猿和它怀中的幼儿   赵超摄

■本报记者   张文静

它们是森林中的精灵,最喜欢在树冠上自由地穿梭、跳跃;它们也是生存状态堪忧、急需保护的物种。在中国,它们是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长臂猿。

为了守护中国仅存的不到1500只长臂猿,一些学者和动物保护人士正在努力着。他们对长臂猿进行长期观察和研究,探索保护的模式,也记录下长臂猿的声音和影像,让更多人看到和了解长臂猿的生存状态。他们希望,这些长臂猿在镜头中的身影,不会成为人类对这个“近亲”最后的记忆。

孤独的小猿一家

从去年到今年,九个多月的时间里,很多清晨,丁铨都是伴着长臂猿美妙的叫声醒来的。那时,作为缤纷自然纪录片工作室导演的丁铨,正在高黎贡山地区拍摄天行长臂猿的纪录片《天行者》。

10月28日,在北京动物园举办的“长臂猿日识长臂猿”活动上,《天行者》的片花被播放出来,里面天行长臂猿灵动的姿态、独特的生活习惯和令人触动的生存故事立刻吸引了很多观众,特别是小朋友的注意。

当初为何决定要拍摄这样一部长臂猿纪录片?缤纷自然纪录片工作室总导演程欢在现场介绍说,这要从2016年说起。

2016年,程欢结识了大理白族自治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中心(云山保护)的团队成员,这才了解到原来在中国生存着离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长臂猿。从云山保护理事、自然摄影师董磊那里,她听到了一个让她深受触动的故事。

董磊告诉程欢,他拍摄野生动物已有很多年,但自己也是直到2011年才在云南看到了野生长臂猿。一次,他在高黎贡山自然公园看到了一只小猿,特别吸引他,他为小猿拍摄了很多照片。后来董磊才知道,这只小猿出生在2008年,与他自己的孩子一样大。从那时起,他就想用照片记录长臂猿的生活。

“他告诉我,那只小猿其实生活在一个很幸福的四口之家,有爸爸、妈妈和弟弟。但随着它慢慢长大,它却无法拥有自己的伙伴,也找不到自己的伴侣。因为小猿一家好像生活在孤岛上,因为它们的栖息地呈现严重的碎片化,它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其他同类,也许那只小猿和它的弟弟将是这个家族中最后两只小猿了。这个故事很牵动我。”程欢说。

对中国人来说,长臂猿是既陌生又熟悉的一种动物。说熟悉,是因为我们幼时都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领略过“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情景;说陌生,则是因为时至今日,我们很多人也没有一睹长臂猿风采的机缘。

“这也是我们团队希望记录中国长臂猿生存现状的原因,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长臂猿,进而加入到保护长臂猿的行动中。”程欢说。

“秀恩爱”的长臂猿

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长臂猿到底是怎样一种动物。长臂猿不是猴子,没有尾巴,它们和猩猩家族的四种一起组成类人猿。类人猿是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

长臂猿多生活在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原始森林的树冠顶层,几乎不下到地面活动。“猿如其名”,它们以手臂长而闻名,也以“臂行”为主要运动方式。它们多为一夫一妻的家庭结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冠长臂猿属就有一夫二妻。长臂猿长到七八岁成年,母长臂猿3~4年生一胎,猿妈妈要照顾宝宝到2岁左右,教它们选择栖息地、寻找辨别食物、躲避危险等。

《天行者》记录的天行长臂猿是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范朋飞发现的新种。拍摄长臂猿并不容易,因为它们常在树上飞快地行走、跳跃。为了捕捉到它们的生活场景,摄影师经常要携带着笨重的摄影器材,时而长时间蹲守观察,时而迅速跟上长臂猿的脚步,吃饭、睡觉只能抽时间对付一下。

虽然辛苦,但丁铨乐在其中。因为拍摄天行长臂猿的过程中,他和团队成员发现了长臂猿很多有意思的生活场景。

“比如,长臂猿是一种典型的树栖动物,一般不轻易下地,但我们在拍摄中竟然很幸运地捕捉到了一只长臂猿下地的瞬间。它从树上跳下来,到地上迅速地抓了一把土,又飞快地跳回到树上。”丁铨兴奋地说。

丁铨等人也拍摄到不同毛色的长臂猿。“长臂猿一生要经历两次毛色的变化,半岁左右经历一次,到七八岁性成熟的时候又会经历一次。”丁铨介绍说,“不同种的长臂猿毛色变化是不一样的。就天行长臂猿来说,刚出生的小天行长臂猿,不论雌雄,毛色均为淡黄色,半岁左右其毛色开始逐渐变化,到一岁左右就基本全部变成黑色;雄性毛色此后将一直保持黑色不再变化,雌性到七八岁性成熟时会逐渐变成黄褐色。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在拍摄过程中,丁铨等人还发现,长臂猿吃浆果的时候,会挑选看起来成熟的浆果,用手捏一下,确认熟了之后再摘来吃。“慢慢接触下来,你会发现它们非常可爱。”丁铨说,因为活动范围大,长臂猿在森林里还是非常高效的种子传播者。

除了“秀智商”,《天行者》里还记录下了一对长臂猿夫妻“秀恩爱”的情景。一天,长臂猿“丈夫”看到“妻子”独自坐在树枝上,看起来有点忧伤,便过去陪伴它,抚摸它,理理它的毛。“很幸运,这温馨的一幕被我们捕捉到了。”丁铨说。

别让“猿口”继续下降

其实,别看天行长臂猿的生活这么温暖自在,它们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

“中国的长臂猿有3属6种,其中现在野外还能确定存在的有4种,全部数量加起来不到1500只。”云山保护执行主任阎璐说。

是什么威胁着长臂猿的生存和繁衍?阎璐介绍说,人类对森林的侵占使长臂猿的栖息地大面积消失,它们因此失去了适合生存的家园。保留下来的仅存栖息地又被公路、农田、水电设施、村寨等割裂为破碎的孤岛,不同群体间基因交流受到阻隔,近交衰退威胁上升,造成后代生存力减弱、繁殖能力降低。加上长臂猿成年期较长(7~8年),繁殖间隔长,繁殖率低,“猿口”增长缓慢。且迁出的长臂猿很难形成新的家庭群,限制了种群的扩大和繁衍。“另外,人类的偷猎仍是长臂猿面临的极大威胁。同时,对长臂猿的长期忽视,也造成了对它们的研究和保护力度都较低。”

与面临威胁的生存状态相对的是,长臂猿保护又极为重要。因为长臂猿是森林里的旗舰物种。

所谓旗舰物种,是保护生物学中的一个术语,指能够吸引公众关注的物种。旗舰物种能在地区或世界范围之内吸引公众对其保护行动进行关注,常用于宣传用途,通常是某些特殊生态系统的标志。旗舰物种不仅能够使这些物种受到更好的保护,也能连带保护那些影响力较小且鲜为人知的受威胁物种。

“长臂猿还是一个健康森林的标志。另外,长臂猿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保护长臂猿就像撑开了一把保护伞,间接保护了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其他生物。同时,长臂猿是人类的近亲,对长臂猿生态、行为、社会结构、意识等方面的研究是打开了解人类自身大门的钥匙。在中国,长臂猿又是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阎璐说,“我们希望,通过更多人的努力,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听到长臂猿动听的歌声。”

 


 

西黑冠长臂猿妈妈和它的宝宝   赵超摄

《中国科学报》 (2017-11-17 第4版 自然)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