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0-27
选择字号: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通讯》

“水深火热”的南极冰川

《自然—通讯》杂志日前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2002~2009年西南极洲冰川的坚冰消融了几百米。该发现支持如下假说:在21世纪头十年的中期,阿蒙森海湾冰架下的温暖海水流入显著增加。

西南极洲阿蒙森海湾分布着一些地球上消融速度最快的冰川。温暖的海水通过大陆架流入冰架下方空穴内,缓慢侵蚀冰块。这在冰川接地线附近尤为明显,所谓接地线指的是冰川底部与海水最初接触的位置。但是,到目前为止,确切的冰块消融程度仍未得到充分量化。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Ala Khazendar及同事使用美国宇航局“冰桥行动”收集到的航测数据,检测了南极阿蒙森海湾3个冰川——波普、史密斯和科勒冰川的消融速度和接地线位置变化。作者报告称,2002~2009年冰川消融明显但不均衡:史密斯冰川每年消融多达70米,厚度总计下降了近500米。2009~2014年,温暖的海水流入有所减少,使波普和科勒冰川消融减弱;但是,史密斯冰川的接地线后退至一个深槽,导致冰川消融持续严重。

这些发现表明,接地线后退和温暖的海水流入变化对冰川消融速度产生了影响。

《自然》

HIV何时到达纽约

《自然》日前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在上世纪70年代从加勒比地区“空降”纽约市,导致了艾滋病在北美的流行。这项研究结合了历史和基因组分析,还给了被错误认为是“零号病人”的男性清白。

感染与男性发生性行为的男性的HIV病毒株HIV-1 M组B亚型在北美的出现标志着HIV/AIDS疫情的转折点,但人们尚不清楚这一事件的具体细节。美国亚利桑那大学Michael Worobey及同事对8个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这些基因组来自上世纪70年代采集于美国的原始血清样本。结果表明,病毒在该时期已经具备了基因多样性,可能来自加勒比地区先前的疫情。

他们还复原了所谓“零号病人”的HIV-1基因组。Randy Shilts的书——《世纪的哭泣》提及了零号病人的姓名,对该书的媒体报道暗示他是北美艾滋病疫情的“源头”。然而,Worobey及同事的基因组分析表明,这名患者的HIV-1基因组是当时典型的美国病毒株,并非HIV病毒在美国多样性的基础。

作者还发现,这名患者被称为O病人,因为他来自“加州以外”地区,但随后讹传成了数字0。这一笔误也出现在了科学文献中,因此人们至今仍然普遍相信这个故事。但是,研究者并没有找到零号病人是首个感染此系谱HIV-1病毒的病人的任何证据。

这项研究凸显了使用来自早期存档样本、置于历史分析背景下的完整病毒基因组的重要性。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无法发现这个HIV/AIDS疫情早期标志性事件的详情。

《自然》

移植细胞在脑损伤后模仿宿主细胞

《自然》日前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移植胚胎神经元能重建受损的成年小鼠大脑中的回路,并恢复其功能。这一发现对神经移植领域有激励作用,该领域正在寻求通过引入“替代”细胞来修复脑损伤和疾病。

大脑的自我修复能力十分有限,因此人们正在将神经移植开发为帕金森氏症和中风等疾病的可能疗法。虽然也曾获得过富有潜力的结果,但这些可能的替代细胞与失去的天然细胞到底有多接近仍不明确。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德国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的Magdalena Gotz、Mark Hübener及同事使用了复杂的成像方法,追踪移植进小鼠受损视觉皮层的胚胎神经元。

移植细胞很快开始形成突起,4周后,其外观和通常分布在视觉皮层上层的经典神经细胞非常接近。此外,移植细胞还与宿主细胞建立了联系,能收到来自大脑其他部位的电信号,并且能对视觉刺激作出反应。本质上,移植细胞的外观和行为都与缺失的皮质细胞非常接近。

这一结果非常引人注目,因为“修复”发生在了成体大脑中通常不会并入新神经元的区域。这些发现表明,成体大脑中的分子导向因子要么始终存在,要么会在受伤后被重新激活。

(张章/编译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aturechina.com/st)

《中国科学报》 (2016-10-27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给宋代古船请来现代“医生” 可控飞行的最小无线机器人问世
胶原蛋白如何“钉”在一起 中国科学家提出捕捉透镜引力波的新方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