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翁伯琦 张伟利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5-16
选择字号: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环境有效管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建立了政府生态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在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就发展质量而言,要效力于转型升级与增量提质,尤其是着力于绿色发展,必须要有政策导向与制度保障。面对现今时代的新挑战,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必须深化改革,即应当对粗放型、外延扩张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加以有效制约,防控各类行业与不同地方片面追求生产总值的增长,以获取和损毁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增长。
 
■翁伯琦 张伟利
 

生态文明建设   图片来源:昵图网
 
把生态文明提到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具备的重要内容与环节,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分显示了我们党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审时度势的管理能力,充分显示了我们党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战略决心,其成功的实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众所周知,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认识升华,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于改革现行的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制度、体制、机制。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上,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努力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实际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建立了政府生态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在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就发展质量而言,要效力于转型升级与增量提质,尤其是着力于绿色发展,必须要有政策导向与制度保障。面对现今时代的新挑战,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必须深化改革,即应当对粗放型、外延扩张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加以有效制约,防控各类行业与不同地方片面追求生产总值的增长,以获取和损毁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增长。
 
如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加剧,对生态的影响越来越严重。面对严峻的现实与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人们业已深刻认识到,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严格的制度保障,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就深刻改革而言,则要切实把握六个重要环节。
 
一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增长模式,尽力走出一条代价小、排放低、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际上,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公众参与、管理机制以及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责任制度。法律性和政策性制度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资源用途管制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有效补偿制度。同时必须要对水源、森林、山地、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与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管理与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并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资源合理使用与生态有效保护管制。尤其要健全能源、水源、土地节约与集约使用制度。
 
二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建立适时评估的预警体系。要结合区域实际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流失、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森林资源、山地变化、生态承载、面源污染等方面实行定期监测。实践证明,如何实现有效的生态补偿无疑是一个重要导向与关键环节。要深化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力求全面反映市场有效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评估和水土流失治理的效益,为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要严格把握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必须强调,一定要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区域间建立纵向或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三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建立公众全面参与的机制。一般认为,公众参与有利于生态文明教育普及、全民资源节约行动、环境信息公布应用和社会共同监督制度实施。要运用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健全环保市场,推行节能减排、碳排放权、排放污权、水权交易等制度的严格执行。必须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与严格收费管理。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列上重要议程,切实维持大自然对人类的永续供养能力,让大自然能够更好地休养生息,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各级政府与企事业单位要建立责任制,重点是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改革现行的政绩考核评价制度,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持续发展、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之中,建立可以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评价体系,包括具体指标、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绿色GDP的考核体系构建,对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进一步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与追究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严格控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与追究制度。要使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项制度相互衔接,成为一个较为完整且有效链接的政策体系。
 
五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不断强化环境保护的管理。探索并建立绿色发展的新型格局与行政管理体制。各级政府都要把发展绿色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要职责,切实加强生态建设与公共服务功能。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保存合理数量的公益生态森林面积。建立严格且有序的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体制,统一监管不同地区与流域的所有污染物排放。建立统筹协调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要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体制和国家自然保护区网络。要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双赢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绿色转型为契机,增强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动力,发挥体制与机制改革的关键作用,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驱动的引领。走出一条低投入、低能耗、少排放、高产出、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绿色化道路。
 
六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的对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与绿色创业,明确提出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人们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获取一时的经济快速增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自然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基本特征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保障好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与安居乐业。人民群众过去“求温饱”,现在盼环保,希望生活的环境优美宜居,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必须下大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为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
 
翁伯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张伟利,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4-05-16 第7版 智库)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