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沙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5-16
选择字号:
自古“成材”岂止一条路

 
■沙森
 

翟小芸供图
 
前不久,北京有两家小吃店相继开张。吸引人们纷纷前往品尝的一大因素是它们的老板——曾经的北大法学硕士和西交大毕业从事IT行业的“技术男”们。
 
在大众看来,这些高学历的人才至少应该去从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工作,无论从“学有所用”还是身份属性的角度看,卖肉夹馍和米粉多少都有“大材小用”和“有失体面”的嫌疑。
 
其实,这已不是名校学子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数年前,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当屠夫的新闻曾一度传遍大江南北,并引发了人们关于此行为是否浪费人才的大讨论。数年之后,另一位北大才子陈生也悄悄进入养猪行业,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
 
有这么多“成材”的先例,北大学生开米粉店依然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这说明社会主流价值观背后深深隐藏着对大学教育和身份归属的一元理解。
 
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它的可贵之处并不在于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培训,而是塑造一个人健全的人格和高贵的精神。这是任何事业得以成功,人生得以幸福的基础。陈生曾坦言,正是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氛围深刻影响了他,鼓励他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大胆提出“不一样的想法”,做“不一样的事情”。新开张的伏牛堂米粉店的店主张天一也认为,北大法学院将法律的“契约精神”深植他的思想,而这,也影响着他对米粉店的经营理念。
 
如果我们仅仅把大学看作一个毕业后用以当就业“敲门砖”的功利品,名校学生开店卖肉夹馍和米粉当然“浪费”了这“敲门砖”的含金量。但当我们把大学看作是一座精神上的高峰,那它就不是来“用”的,而是帮助我们找到更好自我的一座灯塔。
 
“体面问题”也是大众对这些创业者的不解之处。而更多的压力,来自他们亲人朋友的眼光。张天一周围的亲朋也曾认为北大的法学硕士,毕业应该考公务员、去律师事务所或者出国深造。相比这些选择,开米粉店怎么也算不上“体面”。可张天一对此的回应是:“北京不缺一个好律师,缺的是一碗正宗的常德米粉。”
 
且不说他们用诚实的劳动获得身份认同并无任何不体面之处,单就他们敢于创业的勇气和精于品质的执着来说,也无愧于“北大毕业生”的身份属性。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面对日益残酷的就业竞争,这些名校毕业生的“另类”就业路早已为我们开辟出“成材”的“条条大道”。
 
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正是它对多元价值观的包容和认可。当有一天,我们不再将名牌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作为猎奇的对象,他们的“成材路”将会有更多的可能性,而社会,也将焕发出更多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中国科学报》 (2014-05-16 第6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