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传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0-24
选择字号:
我们生活在一个“暗淡蓝点”上

 

■尹传红

“萨根是天文学家,他有三只眼睛。一只眼睛探索星空,一只眼睛探索历史,第三只眼睛,也就是他的思维,探索现实社会……”《每日新闻》报曾对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如此夸赞。

的确,萨根的眼光是独特的,而且总是看得很深、很远。在他看来,长时间世界范围内不断积累形成的知识体系,已将科学转化为一种几乎是跨国界、跨时代的超意识。所以,“一定要从全球和超越时代的角度,对技术所带来的长期后果给予更多的关注,竭力避免对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依恋。犯错误的代价太昂贵了”。而萨根所撰写的多部脍炙人口的科普著作,在把太空探索的概念、激情和冒险带给公众的同时,也着意引导科学家和外行进行思考,特别是在更大的社会和历史框架中对科学与太空探索进行思考。

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是:执行“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们,采纳了萨根的建议,在飞往与飞离月球的旅途中都拍摄了他们的家园——地球的照片。这张照片发表后居然产生了很少有人能预料到的结果。地球上的居民破天荒第一次从天上看见了他们的世界——完整的、彩色的地球,那是一个在辽阔、漆黑的太空背景中不断自转着的、蓝白相间的精致小球。就此,萨根评论说:这些照片有助于唤醒我们对行星的迷糊意识。它们提供无可争辩的证据,表明我们大家同在一颗脆弱的行星上面。它们提醒我们,什么是重要的,什么不是。

上个世纪末,当“旅行者号”正接近太阳系边缘时,萨根又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建议,不妨让“旅行者号”转一下身,以便最后能够拍上一张太阳系的“全家福”。这事办成了,并且同样令人震撼。据萨根夫人安·德鲁扬回忆:“他(萨根)犹如《圣经》中的先知,向国家航空航天局恳请:回首一顾兮,回眸一盼——再回过头来,看一眼这颗小小的行星,看一看它如今的模样。它现在不复是‘阿波罗号’(从月球处)看上去那样充满整个镜头……而只是小小的一个点……”

“暗淡蓝点”(Pale Blue Dot)可谓是萨根别有深意首创的名语,现在许多人都知道,它特指从太空中遥望所见之地球形象。萨根有言:每个“最高领袖”,每个劣迹斑斑的刁徒,每个大独裁者,每个你曾经爱过的人,大家都出现在这个暗淡蓝点上。大家斗得血流成河,可争的是什么呢?争的是对一个小点上的一小块地方有片刻的控制权。“引起我深思的是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现象:饱含国与国之间敌对与仇恨的太空飞行,却导致一种令人震惊的超越国界的见解。只要你在绕地轨道上花一点点时间凝视大地,你心中铭刻最深的国家主义观念就会开始消逝。它们就像是在一枚杏子上面小虫们之间的争吵。”

萨根有关环境保护和太空探索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在1994年出版的《暗淡蓝点——探寻人类的太空家园》一书中得到了体现。正如书名所揭示的那样,该书的主题是地球,一颗自己不能发光的蓝色行星,太空中一个暗淡的蓝点。“《暗淡蓝点》讲述的是对我们的坐标、我们在宇宙中地位的一种新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仍然只是缓慢地为人们所接受。”此书最后一章“踮着脚穿过银河系”,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作者自己对人类未来的太空家园的长远设想。

萨根反复强调这样一层意思:在浩瀚的宇宙剧场里,地球只是一个极小的舞台。“有人说过,天文学令人感到自卑并能培养个性。除掉我们小小世界的这个远方图像外,大概没有别的更好办法可以揭示人类妄自尊大是何等愚蠢。对我来说,它着重说明,我们有责任更友好地相互交往,并且要保护和珍惜这个淡蓝色的光点——这是我们迄今所知的唯一家园。”

萨根实则是借由“暗淡蓝点”这一意蕴,期冀我们能对人类真实的环境获得某种精神感悟罢。

在萨根诞辰80周年和《暗淡蓝点》英文版出版20周年之际,欣闻人民邮电出版社重磅推出《暗淡蓝点》中译本纪念版,并将与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和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举办萨根作品研讨会,我想,这对萨根无疑是个极好的礼赞。

《暗淡蓝点——探寻人类的太空家园》,卡尔·萨根著,叶式辉、黄一勤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中国科学报》 (2014-10-24 第18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智能”胰岛素根据血糖水平自动“开关” 研究生学位论文初稿提交导师前的注意事项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