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舸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0-24
选择字号:
超级稻如何成就“吨粮田”

 

■本报记者 成舸

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专家袁隆平来说,今年秋天是个特殊的季节。各地发来的前期数据让他既开心又紧张:万一消息放出去了,而测产结果又差那么一点点,怎么向全国人民交代?

记者曾几次去袁隆平的办公室,发现他在会客时总是谈笑风生,但每当独处或是和助手商量工作时,总是眉头紧锁。

究竟哪里的稻子表现最好?老天会不会作美?还有哪些准备工作没做到位?很多问题让他放心不下。

曾创造亩产破900公斤等“奇迹”的隆回县首先被纳入考虑范围。9月底,这里迎来了中科院院士谢华安带队的专家组。前不久,由湖南省组织的前期测产结果曾“侥幸”突破过千公斤,但这仍令袁老不太放心。旋即,一批科研骨干在国庆前后被调往溆浦县开展抽样测产。

溆浦取代了隆回,成为最终见证亩产千公斤测产的幸运之地。

袁老的学生、育种专家邓启云是此次测产品种“Y两优900”的主要选育人。就在10月10日农业部专家组到来前,邓启云提前两天赶到测产地——湖南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10月9日一整天,记者跟着他在田里转悠,查看田块、水稻长势、灌溉条件,数穗数,为第二天的测产作准备。

10月10日,这一天的日头渐渐升到了头顶,时针渐渐指向中午12点。

“袁老师来了!”人群里不知谁嘀咕了一句,记者、官员和农民立刻从各个角落一起涌了上去,将从村口进到测产田间的一块不大的坪围得水泄不通。

此时,测产专家组组长、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正在一家农户前的坪里翻晒着稻谷,为测产最后一环——测定含水率作准备。他笑着对记者说,我也想去迎袁老,但我不能去,我得坚守岗位。

之所以晒稻谷,是为了将其烘干到国家规定的13.5%的含水率标准。虽然经过几天的充分日晒,稻谷里的水分已经不多了,但考虑到含水率测定仪的精度,还需要仔细晾晒。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数学题游戏。因为任何仪器都有测量范围,如果稻谷很湿,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测不准。过去作含水率测定时,从一块田里往往只取一袋稻谷样品,而且是从大袋里一拿出来就直接去称量,误差有可能很大。此外,脱粒机的工况和性能不同,也会造成误差。

而这一次,专家组在每块田里都准备了两台脱粒机,随机取两份样品进行脱粒除杂后进行编号,将这些稻谷一粒粒摊开在开阔的地方公开晾晒。

没有过多打扰“主考官”的工作,“运动员”袁隆平很快离开。他要去测产田里看一看自己最爱的水稻。

最终数据终于计算出来了:1026.7公斤!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数据告诉了在房间里等候的袁隆平。他的眉头彻底舒展开了,打电话将这一喜讯告知了北京。

半小时后,农业部的新闻发布会提前举行,全世界都知晓了中国超级稻创造的这一新纪录:1026.7公斤。

2013年4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海南三亚田间和袁隆平共同酝酿了超级稻第四期攻关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这一目标。然而一年多后,湖南溆浦的百亩片亩产就“冲到”了1026.7公斤,标志着第四期攻关目标提前完成。

这一简单的数字究竟是如何得出来的?《中国科学报》记者多次深入测产现场,对数位权威专家进行实地采访,试图呈现这一系列数字背后的故事。

(详细报道见第4版)

《中国科学报》 (2014-10-24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智能”胰岛素根据血糖水平自动“开关” 研究生学位论文初稿提交导师前的注意事项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