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感激和热爱人民大众之博大胸怀,以及忧民所忧,为民办实事,远离虚浮华伪,才是最好的与民同乐,乐以天下。
■田时塘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国家和政权的基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丢江山。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就把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作为自己基本的行动纲领。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党依靠人民的支持,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胜利召开,这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同志代表党中央首次对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作出了明确的、科学的概括和深刻的阐述:“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优良作风,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非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号召力、聚集力的坚实基础。三大优良作风,也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的重大保证。三大优良作风,永远是共产党的宝贵财富。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特别是保持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起到历史性的推动作用。
古往今来,历代执政集群都要面临如何了解国情、体察民意,如何处理同载政权之“舟”的人民之“水”这一重大课题。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儒家“亚圣”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代表人物,三万五千多字的《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据《孟子·梁惠王章句下》,齐宣王十八年(公元前315年),孟轲来到齐国都城临淄,谒见齐宣王,齐宣王是战国七雄之强齐国的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国君。齐宣王在位时,广招天下各派文人学士来到齐国稷下学宫,使稷下学宫进入鼎盛,他赐淳于鬓、田并、荀子等70多人为上大夫,不任职而论国家大事。使齐国空前强大,文化繁荣。滥竽充数,王顾左右而言他,君子远离庖厨等成语典故源于齐宣王。孟轲,鲁国庆父后裔,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很想在经济发达、学术氛围活跃的齐国施展济世安邦之雄才。孟轲见齐宣王,先是大谈各国国君最关心的外交策略和哲学问题,一番宏论,齐宣王听了很高兴。他日,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再次接见孟子,这一次谈“与民同乐”主题。本次对话,不仅说“乐”,也说到“忧”,显现孟子政治学说中的民本主义思想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就出自本次交谈中。孟子同时巧借齐国春秋时期齐景公(早齐宣王226年)和晏子间的对话,告诫齐宣王,为王者与民同乐,到各地巡视,调查国情民生,固然是好事,但若出游则兴师动众,索取粮食,大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样浪费,弄得民众侧目而视,怨声载道。更有甚者,“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何为流连荒亡?从上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流;从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连;打猎不知厌倦叫做荒;嗜酒不加节制叫做亡。
孟子拿先人说事,高谈阔论,让齐宣王深感震撼。于是,又有了第三次关于“王政”的交谈,王政即王道之政,用仁德来统一天下的政治,即仁政。孟子的一番苦心对齐宣王强国安邦起了多大作用,世人也难以弄清楚了。齐宣王和他的后继者们的不断努力,保持了齐国的强势,也是不争的史是。
工业文明发达至今日,传统之“荒”已成现代人,哪怕非一般现代人的奢望了。今日之“荒”,高尔夫球也。再读孟子告诫齐宣王“与民同乐”又不能因“流连荒亡”而“方命虐民”,让老百姓生厌的久远故事。笔者深感唯有感激和热爱人民大众之博大胸怀,以及忧民所忧,为民办实事,远离虚浮华伪,才是最好的与民同乐,乐以天下。联系人民群众,切忌流连荒亡。
笔者期待,也坚信,正在扎实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实实在在地促进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在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发挥出不可估量的前所未有的精神变物质的力量。这个力量,属于伟大的人民,属于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共产党。
(作者系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3-09-02 第7版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