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9-2
选择字号: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朱廷劭:
警惕“手机鸦片”侵蚀你我生活
 
■本报记者 冯丽妃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调侃的背后透露的正是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你可能没时间亲子、没时间尽孝、没时间和朋友聊天,但却花着大把时间捧着手机傻笑。有网友说:“国人百年前躺着吸鸦片,如今躺着玩手机,姿态惊人相似。”
 
“智能手机集上网、计算器、导航、游戏等功能为一体,同时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平等性、快捷性、多元性等特点,而且通过手机匿名交流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约束,其新异性、灵活性等都容易引人沉迷其中。”中科院心理所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研究员朱廷劭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朱廷劭表示,由于目前普遍生活压力大,“理想我”与“现实我”差距较大,人们需要释放精神压力,需要情绪迁移,手机恰好迎合了这种心态,成为寻求安全排遣郁闷的得力“小助手”。
 
同时,与他人交往并建立联系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而手机恰恰是实现人与人沟通最为便捷的工具。这些都是造成手机依赖症的原因。
 
然而,朱廷劭指出,手机依赖已经开始在一些人群中形成副作用。一些人没带手机或是手机没信号,就会无所适从、焦虑不安;更严重的人甚至手机铃声隔一段时间没响,就会感到不适应,产生幻听,或心烦意乱、注意力无法集中。
 
朱廷劭表示,手机依赖容易在生理上造成危害。科学家最新发现睡前玩1小时左右手机或平板电脑,睡眠质量会受到极大影响。同时,手机或平板电脑都是直接发光体,长时间使用很容易导致视网膜与黄斑区的损伤及病变,造成视力下降和色觉敏感度降低。此外,使用手机时间过长,很容易引起肌腱炎,直接导致“拇指病”、“颈椎病”发生。
 
而且手机上瘾带来的心理危害同样不可忽视。过分依赖手机等电子产品不仅可能削弱沟通能力,容易让人变得孤单和寂寞,还会影响社会功能与适应能力。一些过度依赖移动终端设备的青少年为了得到时尚的电子产品,除了逼迫家人给钱购买外,甚至有人卖肾卖身,只为了满足攀比心理和虚荣心。
 
“戒掉‘手机瘾’,首先要控制好手机使用时间。”朱廷劭表示,可以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爱好来转移注意力,冲淡手机的诱惑。同时,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扩大自己的交际圈,积极与人接触,将生活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对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带来的负面问题,目前中科院心理所已经建立了一套对策,可以对手机成瘾问题进行预测和干预。比如通过分析用户的移动设备使用行为,建立心理预测模型,并根据预测结果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如果用户过度地使用手机或平板,我们的应用可能会考虑给用户提示,请用户注意及时休息;如果用户对手机产生了严重性的依赖,我们会建议用户进行一些心理自助调节。”朱廷劭说。
 
《中国科学报》 (2013-09-02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深部脑刺激促脊髓损伤者康复 古代脚印记录了两种人类祖先的共存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