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蒙丽 方巧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7-25
选择字号:
扶贫励志 助学育人
——华南农业大学“竹铭计划”纪实
 
■本报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蒙丽 方巧君
 
“纵然受伤,绝不迷茫,让我置身在风雨逆航。”
 
这是独腿少女、华南农大食品学院陈仲宝同学20年来生活的缩影。
 
作为“竹铭计划”培训班的学生陈仲宝,经常开导那些与她有着相同经历的残疾人。
 
“竹铭计划”是华南农业大学贫困生励志强能工程的简称。2008年以来,该校面向全校贫困生开办“竹铭计划”培训班,强调“资助”与“育人”的双重功能宗旨,既要在经济上帮助学生,更要在精神上培育学生,在能力上锻炼学生,最终让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发奋图强地完成学业。
 
“竹铭”,本是华南农大首任院长丁颖教授的号。丁颖,著名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也是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为了缅怀丁颖,激励学子,华南农大将贫困生“励志强能”工程定名为“竹铭计划”。
 
“穷且益坚,励志强能”是华南农大“竹铭计划”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竹铭计划”的实施,为华南农大一批批贫困生注入了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让他们插上双翼,搏击长空,成为一颗颗“自强之星”。
 
比“资助”更重要的是“育人”,华南农大负责人说。2008年以来,该校每年划拨50万元勤工助学基金实施“竹铭计划”,在课余时间开展心理素质与潜力开发、文化艺术与人文修养、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训练等三个模块的素质拓展训练班。2008至2012年,该校已成功举办了10期培训班,先后有8000余人受训。
 
华南农大的宿管阿姨,有一个叫强仔的儿子,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身体的缺陷使得他长期自闭。陈仲宝先后几次前去探望强仔,并用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打开了他尘封已久的心门。最终,强仔逐渐克服了自卑与怯生心理,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陈仲宝曾获希望杯全国三等奖、纪念陈达先生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虽然只有一条腿,但她却用单脚撑起蓝天,用微笑带来温暖,用自强赢得肯定。
 
在广州敬老院,常常看到一位女孩活泼的身影,有时她与老人们促膝谈心,有时她又为老人们唱歌跳舞……她,便是来自华南农大2011级金融专业的“自强之星”辜佳蓉。
 
辜佳蓉读六年级那年,一场无情的大火,将父亲奋斗了大半生的基业烧得荡然无存,这个生活本就拮据的家庭,从此更是雪上加霜。2011年,辜佳蓉考入华南农大时,正值“竹铭计划”实施三年之际。在“竹铭计划”的帮扶下,辜佳蓉把自己的感恩之心,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竭尽全力地帮助弱势群体。
 
辜佳蓉自觉地带领盲童游览校园,看望并照顾孤寂老人,同时出任金融学院的“心情使者”,为师弟师妹们排忧解难。2012年暑假,辜佳蓉还参加了“灯塔计划”暑期义教活动,奔赴肇庆市怀集县进诗洞镇诗洞中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支教。
 
据悉,辜佳蓉在校表现非常突出——被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担任口才与演讲协会口才部干事、院学生会秘书部副部长等职务,先后获国家级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等殊荣。
 
在“竹铭计划”的引导和帮扶下,华南农大类似陈仲宝、辜佳蓉这样的自强者屡见不鲜:连续三年参加支援春运学生列车乘务员志愿者工作的张越秀,参加了亚残会、广交会、爱在盲校等多个志愿服务活动的林文珊等等。
 
除了资助学生加入社会历练、组织一系列的志愿活动外,华南农大还积极资助学生,并鼓励其出国进修。
 
2012年春节,华南农大人文与法学学院2011级哲学专业学生刘纽踏上了斯里兰卡的飞机,加入了海外志愿者行列参加志愿活动。该项目由几十个来自不同国家的海外志愿者聚集在一起,她们被分成不同的小组,到当地的学校给学生上课。
 
“他们开阔的思维和多维的模式让我大开眼界。”刘纽感概道。
 
一个多月的海外志愿者之行,让刘纽深深感受到,一个热爱助人的人,只有克服内心对未知的恐惧,才能勇敢地走出自己的圈子,才能培养健康的心灵和正常的心态。她说:“当你的自强容得下别人的自强,就是大学里我们应该去寻找的意义。”
 
《中国科学报》 (2013-07-25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企鹅粪便是南极气候“隐形调节器”
全球变暖少于1.5°C,海平面也会上升 地球冰箱爆表!专家:警惕成发展最短板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