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进入7月下旬,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工作已至尾声。由麦可思研究院最新完成的《2013届应届大学毕业生签约分析报告》显示,所谓“就业难”主要是难在结构性矛盾突出。而在这份报告所附的链接中,还提出了一个值得警醒的问题——通过“假就业”刷高就业率。一些高校要求学生必须先签就业协议,否则就不许参加论文答辩。部分学生为了应付学校,索性造假作为权宜之策。而这些造假的就业协议最终都会成为相关部门统计今年大学生就业率的依据。
一边是最难就业季的严峻就业形势,一边却是极高的就业率——虽然到今年4月份,一些地区签约就业率尚不足三成,可转眼,教育部门就宣布在6月底,国内就业率飙升到80%以上。比如北京有关部门宣布,截至6月底,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超86%,预计今年将超95%——这背后的造假行为值得高度关注。我们不怀疑各方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想了很多办法,但就业率的注水和造假问题,也不可忽视。
目前统计的就业率主要分3部分,一部分是签约就业率,是可以出具就业协议书的就业率,这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最为看重的就业数据;另一部分是灵活就业、隐性就业,包括学生自主创业;再就是考研和出国留学的学生,也计算在就业范围之内。这3部分就业,都存在注水、造假的情况。
签约就业率是比较难造假的部分,可有的高校还是明目张胆造假。麦可思调查揭露的造假手段,主要集中在签约就业率。签约就业率造假的具体手法有,由学校出面联系企业,签订虚假就业协议,让学生被就业;要求学生用就业协议书来换毕业证书、学位证,学生于是也去找一个企业,签一个根本就不会去就业的协议,或者在网上购买假协议,由于教育部门在审核这部分就业时,只看协议书,不会进一步去用人单位调查,这类造假虽有媒体曝光,但依然频频得手。
灵活就业、隐性就业以及出国留学等,是最容易造假的部分。既然是灵活就业,当然无法出具协议书,只要学生称自己在就业即可,至于出国留学,只要学生表态说正准备出国留学,马上就可成为就业率统计的分子,为提高就业率做出贡献。之所以4月签约就业率不到4成,6月马上就飙升到8成以上,灵活就业、隐性就业数据作了大贡献。
这些数据其实是自欺欺人,而有意思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即便明知其中奥妙,也不会对高校的注水加以调查。针对舆论对就业率造假的质疑,教育部门就一再表示,就业率统计是科学、客观的。这并不奇怪,因为教育部门和高校是一体的,如果高校就业率不高,整体就业数据不好看,教育部门也不好交差。换言之,教育部门是需要高校提供高数据的,哪怕数据不实,也装没看见。
于教育部门、高校而言,就业率就是政绩。在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今年,就业率的真实性高度存疑。而虚假的就业数据,在制造表面的就业繁荣的同时,会产生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首先,会误导教育和就业决策。高校就业率是当前发展教育、开展就业工作的重要参考,如果就业率造假,一个专业根本没有多少学生顺利就业,却注水为100%就业,这会让本应减招的专业,变为要继续加大招生的专业。我国一些专业连年说就业难,可却连年继续扩招,就因学校制造出来的就业率数据很漂亮,这也进一步造成了就业越来越难的现状。
其次,这会误导受教育者选择学校和专业,毋容置疑,考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会考虑一校专业的就业情况,而官方公布的数据是其选择的重要依据。假如就业率数据造假,考生在选择时,所用的就是不真实的信息。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对被老师告之该专业就业极为困难,就业率很低感到极为困惑:当初招生宣传时,学校不是说该专业就业率多年99%以上吗?
可以说,就业率注水、造假已经成为我国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从2003年起,我国大学生就业就十分困难,可教育部门和学校公布的数据,却反而持续走高,发展到现在,有学校甚至称,报出95%以下的就业率都不好意思。
应该说,这种造假、注水情况与就业率的统计机制是有关的。
目前的就业率就是由高校自行统计,再交教育部门审核、发布。由于学校和教育部门是一体的,因此,就业率的就业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加之就业率关系到学校的脸面和一些专业的生存(教育部门规定,某专业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将减招或停招),就业率自然会越来越高。
要遏制就业率造假、注水,必须改变就业率统计机制,将由高校统计变为第三方统计。说到底,就业率数据是对高校的评价之一,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评价要由行政评价变为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目前对高校就业率的统计,从性质上看是行政评价,因此应该退出,交给社会中介机构独立统计。
另外,就业率数据应该与高校的办学利益脱钩,即教育部门不能根据就业率来决定高校专业的生死。这一数据应该主要用于向公众公开,再由公众根据这一信息,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对于一些基础学科,受教育者选择时可能不会在乎就业率;而对于职业教育学校,受教育者选择时会更多关注就业情况,这也会引导高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而不是出于功利考量办学。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报》 (2013-07-25 第7版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