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冠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7-2
选择字号:
我在荷兰读博的日子
 
■李冠娜
 
我是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催化与原位表征研究组(503组)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作为中荷科学战略联盟项目的参加者,继2012年1月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后,今年3月在荷兰埃因霍温工业大学顺利进行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获得了荷兰埃因霍温工业大学博士学位。
 
所报《化物生活》约我谈谈感受时,距离我在荷兰埃因霍温工业大学博士毕业答辩已经一个多月了。当时心里各种紧张和压力,现在回头去看,我在荷兰求学的这两三年,总算是不辱使命,终于有了一种云淡风轻的感觉。
 
临行前去向老师李灿道别,他殷切地嘱咐我此行一定要学习荷兰方面在理论计算方向的优势,取长补短。到荷兰后经过与教授Van Santen的两次讨论和对组内情况的全面了解,我决定在继续开展我国内课题的前提下,学习一下Van Santen最擅长的科研领域:分子筛催化特性的理论研究。
 
2011年3月份我随国内研究组参加中荷项目workshop再次来到荷兰。其间李灿老师和Van Santen讨论,根据我当时的课题进展,提出可以继续把分子筛方面的工作拓展完善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论文体系,作为中荷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尝试。
 
这个提议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但是时间很短,我当时心里非常忐忑,对于能否顺利完成论文也没有什么把握,压力一下子陡增。不过想想我已经积累了一年经验,之前与Van Santen教授和Pidko博士的合作很愉快,如果就此结束这个课题,自己也觉得挺可惜。
 
2011年11月份通过所博士答辩后,我再次被派到TU/e,开始集中精力做分子筛课题。2012年11月底我的论文终于书写成型,12月初送审之后心里小小松了一口气。2013年3月7日,李灿老师亲自从国内赶到TU/e参加我的博士答辩会,让我倍感荣幸。
 
从Van Santen教授手中接过学位证书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终于完成了组织交给我的任务,没有辜负所有关心我这一路成长的师长朋友的期望。当时我最想说的话就是:如果没有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在我彷徨踌躇时给予我的鼓励,我不可能获得这个学位。
 
在论文书写期间面对繁重的工作量我不得不大量加班,连续一两个月不分周末每天都在实验室闭关写论文,身心非常疲惫。
 
但是无论如何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很多事情,如果我们不去尝试,永远都不可能实现。无论面对什么困境,我想,常怀一颗积极、乐观和平和的心态,脚踏实地地去做,比什么都重要。
 
(选自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刊)
 
《中国科学报》 (2013-07-02 第6版 研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