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侍强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5-15
选择字号:
车联网让行车不再难
 
■侍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有两样事物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一个是汽车,另一个是互联网。据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汽车总保有量达1.14亿辆。而我国同期的网民数量则达到了5.38亿。如果把这两样事物结合到一起,便构成了车联网。正因为有了这两个庞大的数字做基础,作为新生事物的车联网,近年发展颇为迅猛。
 
目前,车联网吸引了包括汽车制造商、互联网巨头、通信运营商、地图商以及汽车电子厂商等在内的国内数百家公司的全力参与。业界普遍预测,继PC、智能手机之后,汽车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互联网终端。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15年我国车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4000万,未来5年车联网产业的产值,有望超过1000亿元——这或将成为一个“超级蓝海”。
 
起步阶段:探索产业发展方向
 
任何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与合理的盈利模式。关于车联网行业的发展模式,有人提出:车联网的服务应该向最终用户免费,线上引导线下消费的O2O模式发展,向商户收费或者向行业用户收费。但是在用户数量没有发展起来之前,没有足够的用户密度作为前提,这样的模式在初期很难发展起来。
 
车联网基于移动通讯技术,将安装于车内的各种传感器、智能终端同后台系统联网,实现人、车、路、服务商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让车辆信息化、智能化,从而使行车更安全、更简便、更舒适。
 
毫无疑问,汽车的信息化、智能化是必然的,从宝马、奔驰、奥迪等国外汽车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互联驾驶系统就可以得到有力证明,他们正在引领着汽车科技发展的潮流。
 
然而,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车联网还是新生事物,要让绝大多数车主接受车联网,车联网在产业发展初期就必须有明确的价值主张与功能定位。车联网应当让车主感觉更安全、更简便、更舒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并为客户所真正接受呢?
 
通常我们会将“行车安全”放在车联网功能设计的第一位加以考虑,比如行车时的超速预警、胎压监测、汽车健康状况的OBD诊断,这些都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今后还会陆续应用的碰撞预警系统、汽车夜视辅助系统、疲劳驾驶提醒系统等。这些都可以集成到车联网系统中,实时将各种数据传递到车联网终端和后台,并可以建立各种交通事故数据模型,在事故发生之前,对车主发出预警信息,做到防患于未然。
 
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驾驶人员必须将视线与精力高度集中于前方路况中,传统的汽车导航需要驾驶者人工输入目的地等信息,有了车联网就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将车主的指令转化为目的信息,为车主提供导航服务。所以,很多人把语音识别看成车联网的杀手级应用之一,LBS语音云导航功能也是当前车联网的核心功能。
 
如今,汽车已经成为除家庭、办公场所之外的第三个重要生活空间。在炎热的夏天与寒冷的冬天,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远程启动汽车的发动机与空调系统,当打开车门的时候,车内的温度已经调节得刚刚好。
 
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必须先以车联网终端为核心节点,大力拓展周边的软件与硬件功能,让车主感觉“车联网实用又好用”,也只有这样,车联网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用户的认可与接受,车联网才有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发展阶段:车路协同和车车协同
 
产业格局形成、商业模式成熟后,车联网智能终端才能得以迅速普及,这是车联网成熟的基础。伴随着车对路和车对车的信息交流技术、无线通讯、远程感应技术、识别技术、控制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以及道路周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从而进入车感知和获取道路环境信息、车车近距离通信的车路协同、车车协同的车联网发展阶段。
 
随着路边单元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成熟,车联网终端汽车将能感知和获取更多的环境信息,这些信息能提高出行效率和提供驾驶策略,如基于车辆身份识别技术和无线支付的自助缴费、获取前方路况信息并自动调整路线规划、获取周边停车场资源信息等等,这都将进一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车联网终端普及率越高,基于近距离车车通信的车辆间的协同性将越高。车车的高协同性将能实现车辆的智能防撞、驾驶策略甚至现实自动驾驶,如是否可超车、换道,前后车是否保持安全距离。甚至是实现基于统一导航线路上的自组网驾驶。
 
在全球范围内,日本政府从1995年开始建立VICS车联信息通讯系统,通过该系统将经过权威部门编辑、处理过的道路交通信息实时传送给驾驶人员,并在汽车车载仪器上显示,丰田、尼桑等汽车制造商纷纷加入VICS。
 
德国奥迪、大众、宝马、美国克莱斯勒,意大利的菲亚特,法国雷诺6家公司成立非盈利性的车辆间通讯联盟“Car-2-Car Communication Consortium C2C CC”。该联盟的目的是开通利用WLAN技术的车间通信,以及车辆与基础设备间通讯的欧洲通用标准,系统通过车辆间的信息交流,增加行车安全性,降低交通堵塞程度。
 
最终目标:自动驾驶与智慧交通
 
实现了完全联网的城市交通就好比一个庞大的神经网络,车辆是其中的神经元,交通管理系统是它的神经中枢。神经元能有效地感知、反馈汽车本身及环境信息,快速接受来自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响应并处理系统的指令,在车路协同、车车协同的基础上,实现零事故、零拥堵,自动调度无人驾驶下的城市智慧交通。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展现的未来车联网的畅想:坐在无人驾驶的汽车里,只需你轻轻说出你想去的目的地,然后您就可以悠然地处理工作生活的各项事务、汽车自动驾驶,任凭汽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行,不用担心交通安全,也不用担心堵车……在不远的2030年,这一切,也许真的将成为现实!
 
(作者系深圳市车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中国科学报》 (2013-05-15 第2版 技术经济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智能”胰岛素根据血糖水平自动“开关” 研究生学位论文初稿提交导师前的注意事项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