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立兵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3-12
选择字号:
孙军杰:闪耀岩土地震工程领域的科研新星

 
■马立兵
 
地震,是对人类社会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似乎无处不在,它似乎随时会来,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它又是一种怎样的自然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为了揭开地震及其灾害的奥秘,一批批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继,踏上了地震学与地震工程的科研征程。
 
来自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孙军杰副研究员就是一位闪耀其中的科研新星:2004年以来,他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院所长基金3项;以主要负责人身份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与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8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3篇,SCI/EI收录论文21篇;参与编写学术专著2部、地方建筑抗震设计规程2部。2005~2010年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
 
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造就了孙军杰今天的成绩。
 
“天然黄土场地震陷与桩基负摩阻力原位观测试验”研究项目中,孙军杰及其团队以大型原位观测的形式,对土体的动力形变响应及其相关工程病害开展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属于首次。项目执行期间,他全程负责了天然黄土场地震陷与桩基负摩阻力原位观测试验的场地选址、方案设计、数据观测、结果处理和成果发表等研究内容。截至目前,与该项研究有关的科研成果主要包括:SCI/EI收录学术论文7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4篇,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编写入地方性建筑抗震设计规程2部。
 
“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冻土场地地震动特征及其震害研究”课题中,孙军杰以主要负责人身份负责多年冻土场地动力特性现场测试、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分项成果发表等工作。截至目前,与该项研究有关的科研成果主要包括:SCI/EI收录学术论文4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3篇,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部分研究成果在“青藏铁路冻土工程长期观测系统”建设和运行中得到充分考虑,也在我国首例对铁路安全运行进行监测预警技术系统“青藏铁路监测预警系统”的方案设计中得到了应用。
 
孙军杰深知,学术交流是开展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参加了第7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第10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第11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以及第11届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并在会议上作了专题报告。2008年,他参加了第14届国际地震工程大会,并作了口头报告;2012年,参加第15届国际地震工程大会,并作口头报告。
 
目前,孙军杰主持在研的科研项目有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1项。未来他计划在5~10年内,将主要着眼于开展合理性与实用性兼备的静/动应力作用下土体形变本构关系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考虑多场耦合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安全系数计算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岩土体动应力致灾机制下的动力与静力加载转换判定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岩土(地质)区域灾害概率性综合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报》 (2013-03-12 第8版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