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瑞优 吴彪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3-12
选择字号:
程胜:科研的辩证

 
程胜在指导研发工作
 
■叶瑞优 吴彪
 
“这就是我的‘坐骑’。”顺着程胜手指方向,我们看到了自行车棚里一辆绿色的山地自行车。曾经在每个单位楼下都必不可少的自行车棚,随着小汽车的普及,如今正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舟软件”)的这个放满了自行车的车棚本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却不曾想,其中有一辆是程胜的。程胜,是神舟软件嵌入式产品事业部的总经理。
 
位于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远离市区,也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数年前,公司从市区的航天桥搬到这里的时候,程胜把自己在市区的房子卖了,在离单位十几分钟车程的地方重新安了家。当然,这里所说的“车”就是眼前这辆自行车,每天,他在晨雾中骑着自行车出了门,在星光下骑着自行车回家。
 
程胜说,骑自行车源于和公司聘请的欧洲航天专家的交流。专家们每天坚持走路上下班,一是有益身体健康,二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炼。从那以后,程胜就开始骑自行车上下班,“希望在工作上保持积极的状态,也希望把这种状态融入到生活中”。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团队里出现了越来越多骑自行车的身影。
 
他们的科研道路,也充满这样的哲思和辩证。
 
冷和热——
 
把冷板凳坐热,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
 
21世纪初,电子信息的热情燃烧全球的同时,计算机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也如狂飙猛进,成了一直持续至今的“热门”领域。天之骄子们纷纷进入各大信息通信企业,成为人人羡慕的社会精英。这时,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航天桥旁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710研究所那栋毫不起眼的办公楼里,却有一群年轻人,携手进入嵌入式软件研发这个枯燥而“冷门”的领域,用年轻的热情坐起了“冷板凳”。
 
说他们年轻,因为他们都是刚跨出校门没几年的毛头小伙子。2002年,刚硕士毕业三年的程胜已经在专门从事计算机技术开发及应用的710所崭露头角,胸怀抱负的他比同龄人想得更多、看得更远:国外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军事武器就大量地使用操作系统了。而国内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行业,都在用国外软件,国产软件基本是一片空白。可以预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嵌入式基础软件将会成为军事、航天的掣肘。因为年轻,他们渴望在中国航天事业的下一步发展中留下自己奋斗的足迹。
 
说他们坐的是“冷板凳”,因为在软件行业里,最难做的就是基础软件,枯燥、投入大,要组织一批高水平的人长时间去研制,而且还不一定能出成果,是一条漫长的寂寞之路。能不能做成,他们不知道,会不会前功尽弃,他们也不知道。然而,他们顾不了这么多,既然学了软件,他们就想给中国航天的软件事业做点事。
 
当一位老专家找到程胜,跟他说希望进行航天嵌入式系统的预研时,他几乎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这是他期待已久的机会。
 
很快,程胜就发现怀有相同志向的不止他一人,研究所的几个年轻人一拍即合,迅速聚集到了他的麾下,加上与浙江大学的合作,一个嵌入式软件的课题组应运而生。
 
“操作系统是底层系统,要真正做到服务于航天有两个前提:第一,成为操作系统专家;第二,了解航天的真正需求。”程胜说。确定了这两个前提,他们从分析国外没有注释的源代码入手,进而调研型号需求,针对嵌入式操作系统、编译器开展了预研工作。
 
不为人知的是,这项工作是他们的“兼职”,因为他们都还有“主业”要干。当时程胜是数据库产品研发项目的负责人,大部分精力要用于做数据库。怎么挤出来的时间做嵌入式软件的预研?程胜说:“就是加班呗,见缝插针。”办公楼及旁边的单身宿舍,成了他们每天固定的两点一线,好几年的时间里,他们除了“航天桥那一圈”,不知道北京其他地方的模样。直到现在,别人跟他说起后海的酒吧街,他都是一脸茫然。他们有着技术人员的特点:对技术的热情和执著,他们最在乎的不是工资,而是在不断挑战中得到认可。
 
程胜始终认为,只有真正在底层摸爬滚打过来的人,才能成为技术“大拿”。我们看到的是,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坚持下来。
 
2008年底,随着国家核高基重大项目的启动,当课题组成为了嵌入式产品事业部,担纲起航天嵌入式软件自主研发的重任时,这帮年轻人才意识到,他们把“冷板凳”坐“热”了。
 
偶然与必然——自主可控,是大国强国的必由之路
 
似乎在一夜之间完成的华丽转身,课题组从一个原先毫不起眼的追赶者,变成了中国航天嵌入式软件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这个过程看似偶然,却蕴涵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如果说这位老专家是这支队伍的缔造者,那么,载人航天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宋征宇则是把这支队伍带向型号现场的领路人。
 
2005年,课题组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启动了自主软件的研发,并于2006年推出了第一个自主的高可靠嵌入式软件集成开发环境和操作系统版本。紧接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产品应用到型号上去。
 
程胜选择了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最高的载人航天运载火箭。对于这个从没有型号“实战”经验的新产品总免不了踌躇,毕竟,航天的最高追求就是质量,当年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一直都是航天工程的坐标。
 
但是,同样有着长远眼光的宋征宇也意识到了航天软件技术革新的重要性,事实上,航天型号已经对基础软件提出了最迫切的需求。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开始了与课题组的合作,程胜带着队伍进驻型号现场做配套研发。一年多下来,程胜终于用产品的质量说服了宋征宇,载人航天运载火箭正式宣布用这个产品。
 
2008年,由长征运载火箭搭载的神舟七号飞船取得了巨大成功,标志着国产的基础软件产品在航天得到了应用上的突破。同时,也带动了航天装备技术台阶式的进步,因为从信息系统来说,从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及基础软件的采用,是革命性的跨越,为整个航天装备起到了很重要的保障和提升作用。
 
之后,神八、神九一直延续着这个传奇。如今,他们研发的神舟IDE嵌入式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神舟OS嵌入式操作系统等一批技术领先的基础软件产品,为国防、军工、政府、企业等重要领域的信息安全保驾护航,并且,他们正在为下一代火箭和最新武器装备研发更先进的软件产品。
 
从此,在嵌入式软件领域,我国再也不怕被国外“卡脖子”了。自主可控,是大国强国的必由之路。
 
“宋总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他勇于创新的能力和敢于承担压力的勇气,都让我们很佩服。他的支持对我们来说是关键的一步。”说到这,程胜不胜感激。
 
如今看来,这个看似偶然的机会,实则蕴涵着航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对这批年轻人多年坚守和锐意创新的必然回报。
 
内和外——不光在行业内要做到最好,
 
还要做航天对外联络的桥头堡
 
核高基,是对“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简称,是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并列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经过几年的发展,程胜带领的课题组异军突起,以杰出的成果给国产军工软件市场打了一支强心针,而“核高基”的适时出现,犹如助推器,给了课题组更强劲的发展支持力量。
 
2008年年底,程胜的团队代表航天承担了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航天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开发环境”等项目,开创了神舟软件公司在嵌入式领域的新业务。同时,在课题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嵌入式产品事业部,这个在创业中不断壮大的团队,成为核高基领域里的国家队,承担起了新的历史使命。
 
程胜也因为在航天嵌入式基础软件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获得了2012年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创新奖”。
 
终于由“兼职”转为了“专职”,程胜坦言,压力是有,但更多的是畅想和规划。
 
成为嵌入式产品事业部总经理的程胜,如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管理上。其中,团队的发展是重中之重,“这几年最大的成果不在于项目的完成和产品的应用,是我们真正在航天平台上凝聚了一百多位做基础软件的人才,这是航天软件最大的资源”。
 
程胜说,航天事业的感召力是事业部聚拢人才最大的“招牌”,“在航天发展史上,在国产软件发展史上,留下我们的脚印”的口号让他招徕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曾经数度拒绝外面企业高薪聘请的程胜,反其道而行之,大力招揽企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他甚至把某大型信息与通信公司的一个团队“挖”过来,为事业部建立新的研发体系、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注入强劲的动力。
 
经过了内部整顿的团队,开始了向外扩张的步伐。为尽快缩短跟国外的差距,联合国内外优势研发机构,嵌入式产品事业部与航天内各研究机构,以及国内高校等形成深入合作,建立了优势互补的“产学研用”研发体系。
 
同时,事业部积极跟踪国际技术前沿,与国际宇航嵌入式操作系统研发机构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国际认证机构TUV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加入了欧洲开源自动化软件OSADL组织,长期聘请了业内知名的嵌入式安全操作系统专家、著名开源实时操作RT-Linux核心开发者Nicholas教授,作为首席技术专家加盟嵌入式研发团队。
 
“我们不光要在行业内做到最好,还要看向世界,让我们的操作系统在世界上有发言权。”程胜正在努力使这支优秀的团队内外兼修。
 
快与慢——一辈子不长,必争朝夕
 
在小汽车风驰电掣的马路上,程胜骑着自行车显得悠闲而有情致。但是,悠闲却从来都与他无关。
 
程胜对团队的发展有清晰的思路,在未来的3年内,程胜说嵌入式团队要发展到300~500人,并将成为国内技术实力最强的、最专业的高可靠嵌入式基础软件研发团队;他还要把产品推广到民用领域,打破国外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垄断,让国产嵌入式软件占领我国软件市场的高地。
 
任重而道远,程胜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2012年底,与载人航天软件专家组去西安出差回来的路上,程胜驾驶的车被酒驾者追尾。故事造成车后排被撞扁,程胜两根手指的肌腱折断。
 
事故只发生在一瞬间,那一刻程胜有几秒的恍惚,随即,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幸运的同时,不禁感慨人生命的脆弱,也让他更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
 
“经过这事后,我更紧迫地干些事情,人的生命真的很有限,每天有多少人死于各种各样的事故,我们都是很幸运的,所以生命的每一天都值得我们去珍惜,想完成的一些事都应该珍惜时间去做好,不能往后拖,不能慢慢来。”
 
有人说,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对待,你的生命就会很精彩。程胜带领着他的团队,一直精彩着。
 
《中国科学报》 (2013-03-12 第6版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