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琭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2-1 7:30:57
选择字号:
单薄的青春好飞翔
 
■李琭璐
 
离去
 
童年时的记忆里,常常有这个词语:喜气安稳。是黑色的毛笔字,龙飞凤舞,或者俊秀温婉,写在大红的底子上,一笔一划都透着喜庆。它们大都贴在各家门外正对着的矮墙上,或者一株向上伸长的梧桐上,再或一垛高高耸立的柴草上。有时春节一过,它们就会被淘气的孩子揭下,并与鞭炮碎屑和残雪一样,在一日日消失的年味里,不知所终。但大多数时候,它们会一直悬挂在那里,用褪色的底子,昭示着某种微温尚存的气息。直到新的一年来到,又一张新鲜的“喜气安稳”覆了上去。这些,是周身同学所描绘的情景,温暖、真切。
 
大年初二,姥姥家里的一位长辈去世。那是姥姥在这世上唯一与她童年有关联的人。多少年,没见过姥姥红过眼,那一晚,时间仿佛凝固了。
 
即便是姥姥这样一个耿直自尊的老人,毕竟也是一个凡人,也怕失去,也怕疼。她哭了。
 
那位亲人,我只见过两面。我没有哭,因为内心盈满。她即便是离去,也给我们留下体贴与关爱。在世是亲人,去世是魂——我们心心相印,爱在爱中,已了无生死。
 
未来
 
这个寒假,是我在工作前享有的最后一个大学生时代的假期。接踵而来的,是更加严峻的未来。
 
早在寒假前,就从辅导员那里得知今年的就业形势其实并不理想。高校扩招,各种高学历、海归比比皆是。“市场上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不仅技术工人短缺,普通工人也短缺。根据监测,这种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更加趋于常态化……”这样的新闻,让我觉得在这样的态势下保持平静实属不易。
 
但我无法对抗。每天,习惯性地翻起两个月前买到的《创造性的采访》和《华尔街讲故事》这两本书,当心里的目标越来越清晰的时候,便会想起沈从文说过的那句:每一个日子往后退去,人就长大成年,冬天的夜虽然很长,总不会把梦做到穷尽了。
 
记得读过这样的故事。美国密歇根州有一位参议员,他起初是卖爆米花、报纸的小贩,后来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打杂。工作闲暇时,他就抽空阅读法律书籍,24岁,他成功地跻身于律师界,找到了自己的路。打杂虽然无聊,但他没有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牢牢地抓住手边的东西。然后,当他准备好时,那条路已经赫然出现在眼前。
 
许多年前,一个10岁的小男孩,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座小火车站里当差跑腿,并利用业余时间研究电极接键。13岁,他成为一名正式的电报员;38岁,他当上了铁路公司总裁,去世前,他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总裁,收藏的艺术品价值高达数百万美元,并被授予爵位,人们公认他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铁路公司总裁。他并没有天真地等待机会降临,反而像鼹鼠一样从他所在的地方着手,不断地向前挖通自己的道路。
 
从而,我懂了,没有什么比“起而行”更重要——不管你面对的是什么,一定都要有所行动。
 
静好
 
二十岁时喜欢过分渲染自己的生活,已让它独特而个性。现在,更喜欢收敛起锋芒,干净而雅致地生活。也曾经喜欢与人争辩,说出一二三四来。但现在懂得——不辩才是高境界。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天生的暴烈被慢慢收藏起,成为一块珍珠。
 
从前,是个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解释、难过、倾诉,博得同情或支持。都是无用。珍藏于内心,守口如瓶。永不提起。其实是内心一种有力量的控制。这种控制,源于内心的强大。就想一个人的长跑,如果始终处于冲刺阶段,一定早早退场。而那不急不缓始终处于冲刺阶段,定能走到终点。短跑,于一个年长的人来说,早就不适合,它只适合二十岁以下的少年,多冲动,都无比应该。而我内心的狂热,早早收敛于心里面的最里面,是一座矿,更是一块金。沉默着,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胡兰成写愿岁月静好。这静好其实是喜气安稳。在2012年的寒假,我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安静地等待青春下一站关口的到来。
 
收拾
 
我渐渐懂得脑海那个花园,不是什么花都可以种,不是只能种一朵花,也不是种得越鲜艳越美好。光照、水分、土壤、气息、肥料,路过行人的时候,天空、蝴蝶、四周的树等等,花自有花的姿态,与这些相契合才算作恰到好处。杂草丛生的时候,需要打理。
 
凡此种种,或所谓收拾。
 
收拾好自己的喜怒悲欢,才算作眉清目秀的日子。
 
冷静与认真、隆重与专注。需要收拾起以往那些过多放任的小情绪,起先漫无目的地游走,渐次转变成为脚步坚定的旅途,遥远、丰盛、又真切。
 
无意成长,便也就一心成长。
 
一心成长,哪怕是无意成长。
 
飞翔
 
冯仑说,人生不能设计,你只能面对。改变世界需要殉道者的勇气——翻过耻辱山,跨过孤独河,打败恐惧龙,穿越无边的黑暗。
 
不只是我,周身的所有同学都在春节后步入社会这个五味杂瓶中,得意的、失意的,终将顺着时光的痕迹找到归宿,我们的人生恒常需要忍耐和等待。
 
但愿单薄的青春好飞翔。
 
(作者系北京城市学院2008级本科生)
 
《中国科学报》 (2012-02-01 B4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重建的美国X射线源迎来新生 卵母细胞为何如此长寿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