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毕舸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2-1 7:19:1
选择字号:
欢庆入“贫”拷问体系弊端
 
■毕舸
 
一张图片中,硕大的电子显示屏赫然写着:“热烈祝贺新邵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新时期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中共新邵县委、新邵人民政府宣。”新邵县县委宣传部称该广告牌内容并非新邵县县委办公室和宣传部授意刊登。(1月30日中央电视台)
 
新闻一出,相信不少曾为入选国家特困区、扶贫区而努力的地方政府都在暗中窃笑:这是一种多么普遍而隐晦的心态呀,只不过自己做得没有那么直白。
 
戴上了扶贫区、特困区的帽子,意味着从此摆脱曾经的贫穷落后,迎来的是巨额的公共财政投入,让地方官员突然拥有了所谓“白纸上画最美政绩图”的官运。这暴露出了传统扶贫模式的弊端。
 
事实上,有关部门始终没有解决几个关键性问题——以公共财政“输血”为单一路径的扶贫,无法达到“造血”的治本效果;而自上而下缺乏严密监管的财政拨款,又很容易使扶贫资金成为雁过拔毛式的利益黑洞。一些地方穷尽手段要成为特困区、扶贫区,乃至多年不肯脱下这层皮,无非是看中了其背后的巨大回报。我们除谴责个别官员的畸形观念外,更需要深入探讨扶贫体系所面临的时代挑战。
 
扶贫绝对不是给特困区、扶贫区民众几个生活费,或修几条马路那么简单。它隐含着政府“有形的手”如何与市场效率兼容、通过有效的公共政策引导推动特困区、扶贫区走上长远发展之路的老问题,需要直面公共财政预算科学化、强化人大政协监管职责和公众舆论监督权利等细节性改革。而更根本的在于,将扶贫地区的考核、解决全过程交还给民众,相信民众解决自我发展问题的集体智慧与全民监督的制度性力量。
 
欢庆入“贫”的新闻再一次拷问扶贫体系弊端,政府有关部门应像剖析麻雀内脏一样,将新闻所反映的各种问题一一看清楚并想办法解决。毕竟,这是一件关系到大笔公共财政投入的最终效果,以及当地民众能否摆脱贫穷命运的大事。
 
《中国科学报》 (2012-02-01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重建的美国X射线源迎来新生 卵母细胞为何如此长寿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