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2-18
选择字号:
抗体药物:开启国际市场的“新钥匙”

 
百泰生物在抗体研发和生产技术上取得了多项突破。图片来源: 百泰生物网
 
■本报记者 张思玮
 
“从无到有,从自产自销到出口创汇,国内抗体药在强劲研发热潮的引领下,市场前景不容小视。”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表示,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抗体药物产业必将成为未来生物医药发展的热点领域之一。
 
据统计,目前美国和欧盟已批准上市抗体药物34个,全球有近300家公司正在研究抗体药物,其中,临床研究抗体项目有100多个,在研项目超过300个。仅去年,全球抗体药物总的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480亿美元。
 
“并且,在全球销售前10名的药物中,‘半壁江山’都被抗体药占据。”宋瑞霖介绍,我国已批准上市抗体药物18种,其中进口10种,国内企业获得抗体新药证书8个,实现销售4种,临床研究抗体药物13种。
 
抗体药物虽在数量上远不及国外,但市场增速却势头不减,以每年平均50%以上的速度递增。甚至有乐观者估计,到2015年,国内的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325亿~650亿元。
 
这足以让国内诸多研究机构、企业以及投资公司“垂涎欲滴”。
 
优势
 
上世纪80年代,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了第一个抗体药物Orthoclone,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翻开了生物医药历史崭新的一页。自此之后,抗体药物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特别是21世纪之后,抗体药物研发上市的速度明显加快。”天津药物研究院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徐为人教授告诉记者,抗体药物通过阻断、中和、调理、靶向杀伤、诱导凋亡、干扰信号转导等作用机制,在重大疾病的治疗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在已批准的抗体药物中,治疗肿瘤的药物占42.5%,免疫性疾病药物占32.5%,器官移植药物占7.5%,心血管疾病药物占7.5%,感染性疾病药物占2.5%,其他药物占7.5%。
 
抗体药物如此受到青睐,在徐为人看来,这主要与抗体药物自身的优势特性有关。
 
“抗体药物具有高度特异性,而这正是靶向治疗的基础,也是小分子药物不能企及的地方。”徐为人说,纵观抗体药物飘摇走过的20多年历史,虽然上市品种并不是很多,但临床转化率以及批准成功率都较高,以治疗癌症的抗体药物为例,其批准成功率高达29%。
 
此外,由于其生产条件的复杂性,抗体药物即使在专利保护到期后,也不易受通用名药品价格的威胁。
 
“更为重要的是,已上市的抗体药物具有很高的市场回报率,大大刺激了投资热情。”徐为人说。
 
问题
 
但抗体药物的发展之路,并不是“顺风顺水”,它也曾一度因临床上出现的问题,让人们原本对单克隆抗体的“导弹”效应寄予的很高期望大打折扣。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鼠源性带来的临床安全和疗效问题。因为鼠源抗体可诱导产生人抗鼠抗体,不仅影响疗效,而且增加患者后续应用的临床风险。
 
“虽然我们已在抗体药物研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如抗体靶抗原的不确定性,以及抗体自身的抗原性等。”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系主任、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张毓教授表示,目前国内研究水平还难以确定抗同一种靶分子、甚至同一表位的不同抗体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药效和毒副反应表现是否一致,而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抗体“仿制药物”的开发可能会面临很大的临床风险。
 
现实情况也的确如此,国内治疗性抗体产业仍以仿制为主。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品种少,产业化规模较小,特别是产学研相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丽华指出,产业化是抗体药物的核心,但国内很多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在做抗体药物的上游开发,缺乏对中下游关键技术的研究。
 
此外,产品的开发周期也是抗体药物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问题。
 
“从研制到生产上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各环节的衔接有一定的难度。对企业而言,应尽量在前期把功课做足,这样在总体上反而会节省时间和减少资金消耗。”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顾问邸峰建议,企业应该寻求更多的机会,与政府尤其是和药审中心的专家、审批人员进行更多的沟通交流,以缩短研发周期。
 
趋势
 
“相信未来抗体产品的生产会逐步走向高纯度、高产量、低成本,抗体药物会朝着更高靶向性、更低排斥性的方向发展,也给目前临床上某些难以治愈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曙光。” 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的陈志南教授认为,抗体药物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其理论性已经得到充分证实,市场潜力巨大。
 
不过,他同时也指出,国内抗体药物研发企业不能盲目跟从新一轮的抗体药物浪潮,要选择好切入点。
 
“首选切入点应该是规模化的药靶位点筛选,提前瞄准有‘独占市场’的适应证,避免产品市场大撞车。重点扶持实力强的企业,避免再度出现小而杂的抗体药物生产企业相互恶性竞争的局面。”陈志南说。
 
否则,就可能重现上世纪90年代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开发的情景,不但不能实现振兴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梦想,反而使我国抗体药物的研发陷入被动局面。
 
不过,晨健抗体组药物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倪健的观点似乎有些悲观。
 
“抗体仿制药的一个难点就是,有很多药物很难一下子知道国外抗体仿制药是怎么做的、抗体结构怎么样,并且5年内可以预测批准的抗体药物数量很少。”倪健表示,国外公司做药物研发时,为了保护专利,在申请专利、项目申报、发表文章过程中,并不会明确告诉最后产品的结构。
 
而这就需要国内抗体仿制药公司把它弄清楚。“但有些抗体,从氨基酸测序角度来说,很难把两边都测通,而且氨基酸测序也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倪健觉得,5年内抗体药物产业很难有黄金期。
 
《中国科学报》 (2012-12-18 第7版 健康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