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遗传学》 药物抗性的演变
大肠杆菌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获得了药物抗性。研究人员对抗药性获得过程的大肠杆菌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新成果发表在日前在线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期刊上。这些实验是在一种新开发的实验室微生物培养设备中进行的,可实时监测细菌种群内药物抗性的基因组演变。
Roy Kishony和同事研制出一种名为“morbidostat”的设备,可在延长时间内自动进化实验。通过监测细菌生长并调整药物浓度以提供一种恒定选择压力,morbidostat提供了一种更真实的抗性演变实验室模型。利用这种morbidostat,在所选择的几个单一药物之一中,研究人员检测了大肠杆菌药物抗性的演化过程。他们测出了最初对药物敏感的大肠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以及在25天的药物使用过程中所分离出这种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他们鉴别出赋予变异的新药物抗性,同时洞察到抗性演化过程中的变异顺序和通道。
《自然—免疫学》 胸腺的退化
研究人员发现,在身体的感染过程中,小RNA网络特别是小RNAmiR-29a在保护胸腺免于不恰当的萎缩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新成果发表在日前在线出版的《自然—免疫学》期刊上。
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专门器官,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循序渐进的萎缩,病菌感染也会导致它出现周期性和可逆转的萎缩,这个过程被称为胸腺退化。年龄驱动的退化可通过胸腺上皮细胞对性激素的敏感度来调节,感染引发的退化则可通过这些细胞对干扰素的敏感度来调控,α干扰素是一种免疫反应的分子调控器。Adrian Liston和同事指出,小RNAs也就是调控蛋白质产出的非编码小RNAs,降低了胸腺上皮细胞对α干扰素信号的敏感度,因此,在保护胸腺免受感染引发的退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自然—纳米技术》 站在门外往里看在细胞外测量细胞内活动
研究人员在日前在线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期刊上报告,硅纳米线和二氧化硅纳米管的组合物可用于测量细胞内的电子活动。
Charles Lieber和同事将一根纳米管和一条纳米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T形结构。中空的纳米管能穿透到细胞膜中,将细胞内的液体带出来与纳米线接触。之后,在纳米线两端加上电压,使之像场效应晶体管一样运作并探测细胞内的电信号。
这种设备被称为枝状细胞内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BIT-FET),研究人员用这种设备来记录鸡胚心肌细胞内的信号。微量口吸液管和微电极是目前用于测量细胞内电信号的设备,研究人员可制作远远小于这两种器件的枝状细胞内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尽管后者有更大的信噪比。
《自然—气候变化》渔业损失与气候变化
研究人员发现,世界范围内海洋渔业经济损失的持续增加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新成果发表在日前在线出版的《自然—气候变化》期刊上。
在20世纪,气候变化改变了海洋环境,海洋变得更暖和、分层更多、酸性增加。最近的研究显示,这些变化影响了鱼群的生产和分布。因鱼群产出量降低和分布变化所带来的经济后果非常严重,最终会导致世界几百万人口收入减少、营养不良。
Rashid Sumaila和同事合作,发现了因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海洋生态系统生物物理变化的证据,分析了这些变化对不同国家渔业收入和渔业成本的潜在影响。比如,1997~1998年间因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导致了海洋表面温度变化,秘鲁开放海洋渔业的捕获量减少,经济损失超过2600万美元。他们呼吁对气候变化下的渔业管理制度实施更多的研究,并考虑采取适当措施适应这种变化,比如资助限制渔业、限制渔具和生计多样化的项目。
《自然—医学》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治疗新希望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是一种渐进和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dexpraminpexoile的药物对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有潜在的治疗效果,新成果发表在日前在线出版的《自然—医学》期刊上。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最初会影响全身的运动神经元,导致渐进性的肌肉萎缩和最终的死亡。尽管目前科学家们尚不清楚这种疾病的起因,但线粒体功能性障碍被认为对这种疾病的发展产生了作用。目前的治疗方法只有适度疗效,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命,但却无助于缓解肌肉衰弱或功能丧失。
在一个小型安慰剂对照试验中,Valentin Gribkoff和同事发现,初步迹象显示一种功能尚不知的药物dexpraminpexoile能有助于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为了证实这些结果,未来还需要对更大型的患者小组进行试验。
《自然—神经科学》耳聋与高灵敏度触觉相关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导致人类和小鼠耳聋的变异基因能提高触觉的灵敏度,新成果发表在日前在线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期刊上。
基因 KCNQ4负责编码耳道内的一种特定神经元离子,携带变异KCNQ4的人会发生遗传性、渐进性的耳聋。缺乏KCNQ4基因或经基因工程改造表达出人类变异KCNQ4基因的小鼠也是聋子,它们耳道里的感觉细胞不能对声音作出反应并慢慢死掉。Gary Lewin和同事指出,KCNQ4基因在应对触觉的亚神经元中被表达。他们发现,经基因工程改造表达出KCNQ4基因编码的无功能蛋白质的小鼠对某种触觉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别是低频率的振动。携带变异KCNQ4基因的人也在触觉灵敏度测试中有更好的表现。
(王丹红/编译;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aturechina.com/st)
《中国科学报》 (2012-01-03 A2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