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
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要想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和做出有意义的工作和成果,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许多困难,经历很多挫折,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遇到困难,当然就要想办法解决,常常可能走一段又遇到了新的障碍,又走不通了。对于从事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就要有坚强的毅力。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最后就可能豁然开朗,取得成功。
三种境界的内涵
做科研的过程很像20世纪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先生曾经描述过的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王国维说,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研究工作做得很深入以后,同一个领域和课题的学者人数很少,有时似乎是独自在艰难地向上攀登,比较孤独,但是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不断地向上攀登,站得高视野才能开阔,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指的就是刻苦攻关,有的时候好像可以走通了,经过一番努力又遇到障碍。在一段时期里,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全部的注意力都投入到克服障碍上,可以说食不甘味、寝不安枕。
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前两个阶段的努力已经作好充分准备,这个时候不能气馁,要继续努力,坚持不懈,最后有的时候看起来一些偶然的机会,或所谓灵感,就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圆满的结果。
再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扩大战果。在刻苦攻关取得了成果后,还要想方设法扩大战果。例如,获得的这个成果是不是可以找到重要的应用,是不是还可以用来处理其他的问题。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和张广厚认真阅读了国际上本领域发表的重要论文,认真钻研、刻苦攻关,将适用的范围大大地扩展了,发表了一篇高质量论文。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就结束课题的研究,应该是比较自然的。但实际上,我们继续研究,克服了不少困难,终于获得了创新性更强、价值更大的成果。我们撰写和发表了第二篇论文。第二篇成果更为突出,专家学者为之耳目一新。论文发表以后,国际同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撰写论文这个环节应同样给予重视。有的人会认为,成果都做出来了,撰写论文不是很容易吗?其实不然,科学追求的是纯真、美丽、严谨、精练,论文的撰写也要达到这个标准。研究对象和问题的引进是否清晰自然,以往工作的论述是否精练适当,论文的各部分如何加以组织,互相衔接,文献如何取舍和引用等,都是在撰写论文时值得注意和应多加斟酌的地方。
培养优良学风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国力大大增强,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国家对科研、教育等事业的投入开始大幅度地增加。然而,社会上也产生了急功近利、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的倾向,产生了浮躁情绪,“一切向钱看”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侵蚀,以往被人们看得十分纯洁的学术界和科研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和权益委员会,在中国科协常委会和书记处的领导下,几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对学术不端行为归结为下列主要表现形式:
抄写、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试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不负责任,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以及过分追求名利,助长浮躁之风。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社会和周围环境对他们不断产生影响,所以有些问题也在一部分人身上反映出来。比如,考试作弊时有所闻,而且作弊手段形形色色,论文抄袭现在也不罕见,在举报和揭发后,并没有感到奇耻大辱或义愤填膺,反而有些稀松平常、司空见惯,有关方面也没有严肃追究、认真处理,有时还大事化小,淡化处理,这就使青年学子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缺乏是非观念,很难树立和培育优良的学风。
研究生不久将要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我国各条战线上的骨干,研究生品德的高低,将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走向,关系到全民的思想品德和信念,关系到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和人类文明。为此,我们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育优良的科学道德和学风。
在研究生获得学位后,还只是刚刚走到这个学科的前沿,开始独立进行工作,还需要若干年的努力,才能成为该专业的高水平专家和人才,才有可能做出创新性很强,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我对研究生提出几点希望:长期的奋斗和努力,需要有坚强的动力。现在许多人受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缺乏广阔的视野,学习常常是为了将来能有一份好工作,也就是所谓报酬高、待遇好、生活舒适而已。也许有的同学说以后还要努力,要成为教授,要获得国家级的奖励等等。其实,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大自然的真与美,要掌握自然规律,并且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造福人类,我们要负有这方面的责任。
在科研工作中,要有对专业的浓厚兴趣,有好奇心,这样才会不断进行思考、钻研,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试图找出解答。有些人认为兴趣是先天的,是与生俱来的,其实不然,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从无到有,从淡到浓,关键在于要多接触它,多下功夫,这样兴趣就会产生,并且逐渐增强。
要做出有意义的工作和有价值的成果,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和障碍,否则,这样的工作早就有前人完成了。在科研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有毅力,重要的成果常常是坚持到最后才能获得的。
老一辈的科学家勤奋读书、刻苦攻关、严谨治学,是学习的楷模。拿数学方面来说,社会上都认为华罗庚是天才,初中毕业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实他自己的名言是“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他自己利用在清华做职员的机会刻苦攻读,起早贪黑,别人花一个钟头做的事情他花两个小时做。记得有一次钱伟长先生与我和王元谈话时讲到,他一直认为自己在清华读书时,是最用功的学生,每天早晨5点钟就起来了,后来他发现华罗庚比他每天起来的还要早。
20世纪50年代,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虽然大家非常看重考试成绩,但那个时候教授在发完考卷后马上就离开了教室,将近3个小时的考试处于无人监考的状态,但从来没有人作弊。1956年~1962年我在大学学习的6年期间,从来没有听说过考试作弊的现象。在大学期间,很多同学从来没有到餐馆用餐,过着很艰苦的生活,然而学习上很努力。
与那个时候相比,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还要看到许多不足之处,我们的人均产值还很低,科技水平不够先进,高端人才还很缺乏,青年学子要看到国家的需要、事业的要求,要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2-01-02 B1 思想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