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发布时间:2025/2/14 15:39:32
选择字号:
FoAR  基于性能的运算化设计中跨尺度材料的微观结构组织

论文标题:Interscalable material microstructure organization in performance-based computational design

期刊: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作者:Sevil Yazici

发表时间:December 2024

DOI: https://doi.org/10.1016/j.foar.2024.05.003

微信链接:点击此处阅读微信文章

FoAR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主办的全英文学术期刊

建筑学 / 城乡规划 / 风景园林

本刊已被 A&HCI / CSCD / Scopus / DOAJ / CSTPCD 收录

01

论 文 题 目

Manuscript Title

Interscalable material microstructure organization in performance-based computational design

基于性能的运算化设计中跨尺度材料的微观结构组织

02

作 者

Authors

Sevil Yazici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Istanbul Technical University, Istanbul 34367, Turkey

03

论 文 摘 要

Abstract

Various parameters can be integrated in material-based computational design in architecture. Materials are the main driver of these processes and evaluated with the constraints related to the form, performance, and fabrication techniques. However, current methodologies mostly involve investigating already existing materials. Studies on computational material design, in which new materials are developed by designing their microstructures in response to the performative issues, are generally undertaken at the material scale, and not adopted to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cess yet. To resolve this issue, the methodology titled Interscalable Material Microstructure Organization in Performance-based Computational Design (I2MO_PCD) is developed and presented in three stages, including (1)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material microstructures, (2) computational material design, and (3) prototyping. Data-based material modelling and visualization, and algorithmic modelling techniques are utilized, followed by various performance simulations as a part of an iterative process. New microstructure organizations are designed computationally, organized under three main groups as linear-curvilinear, crystal and metaball-voronoi. The outcomes of different performance analyses, including structure, radiation, direct sun hours, acoustics and thermal bridge were compared. Thus, the role of geometrical organization of microstructures, scales and material types in different performance computations were identified, by designing and fabricating synthetic materials.

在建筑领域基于材料的运算化设计中,可以整合各种参数。材料是这些过程的主要驱动力,并结合与形式、性能及制造技术相关的限制条件进行评估。然而,当前的方法大多涉及对现有材料的研究。关于运算化材料设计的研究,即通过设计微观结构来开发新材料以应对性能问题,通常是在材料尺度上开展的,尚未应用于建筑设计过程。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开发了一种名为 “基于性能的运算化设计中跨尺度材料微观结构组织”(I2MO_PCD)的方法,并分三个阶段进行阐述,包括:(1)识别不同类型的材料微观结构;(2)运算化材料设计;(3)原型制作。该方法运用了基于数据的材料建模与可视化,以及算法建模技术,随后进行各种性能模拟,并将其作为迭代过程的一部分。通过运算化设计出新的微观结构组织,这些组织主要分为线性 - 曲线型、晶体型和元球 - 沃罗诺伊型三大类。对不同性能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包括结构、辐射、日照时长、声学和热桥等方面。因此,通过设计和制造合成材料,确定了微观结构的几何组织、尺度以及材料类型在不同性能运算中的作用。

04

关 键 词

Keywords

Material microstructure / 材料微观结构

Computational design / 运算化设计

Performance computation / 性能运算

Architectural design / 建筑设计

05

章 节 标 题

Sections Title

1. Introduction / 引言

2. Methodology: Interscalable material microstructure organization in performance-based computational design / 研究方法:基于性能的运算化设计中跨尺度材料的微观结构组织

2.1.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material microstructures / 不同类型材料微观结构的识别

2.2. Computational material design / 运算化材料设计

2.2.1. Data-based microstructure modelling and visualization / 基于数据的微观结构建模与可视化

2.2.2. Computational geometry generation / 计算化几何生成

2.2.3. Performance simulations / 性能模拟

2.3. Prototyping / 原型设计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研究成果及讨论

3.1.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in material microstructures / 对材料中不同类型微观结构的识别

3.2. Computational material design / 运算化材料设计

3.2.1. Data-based microstructure modelling and visualization / 基于数据的微观结构建模与可视化

3.2.2. Computational geometry generation / 计算化几何生成

3.2.3. Performance simulations / 性能模拟

3.3. Prototyping / 原型设计

3.4. Synthetic material design / 合成材料设计

3.4.1. Porosity percentage / 孔隙率

3.4.2. Anisotropy / 各向异性

4. Conclusion / 结论

06

主 要 插 图

Illustrations

▲ 图一:I2MO_PCD各组件之间的关系。

▲ 图二: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linear-curvilinear, crystal, and metalball-Voronoi organizations.

▲ 图三:I2MO_PCD方法,展现了该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流和数字工具。

▲ 图四:Variations in algorithmically defined synthetic microstructure organizations.

▲ 图五:Synthetic material design by altering the “BG” and “F” and to demonstrate anisotropy in linear-curvilinear organization.

07

作 者 介 绍

Authors’ Information

Sevil Yazici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Istanbul Technical University, Turkey

08

原 文 阅 读

Download Link

长按上方二维码|浏览本期精彩论文

▼ 点击下方词条 | 往期精彩不容错过

#期刊快讯#系列

1/ 主编王建国院士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 JCR最新|FoAR 2023年度影响因子3.1,两项评价指标均位列WoS核心合集建筑类第一

3/ 最新|FoAR 2023 CiteScore 指数上升为6.2

4/ 最新|FoAR 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  

5/ 最新|FoAR 再次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6/ 最新|FoAR 荣获科爱十大优秀期刊奖  

7/ 最新|FoAR进入2023年中国科学院分区表1区  

8/ 最新|FoAR 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英文领军期刊 

#年度报告#系列

1/ FoAR|2021年度报告

2/ FoAR|2022年度报告

3/ FoAR|2023年度报告

4/ FoAR|2024年度报告

#新刊上线#系列

2024年第一期

2024年第二期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六期

#FoAR投稿指南#系列

1/ 投稿流程

2/ Guide for Author中文版

3/ 审稿流程及发表流程

4/ 如何提交修改稿

5/ 录用文章出版流程

#期刊知识科普#系列

1/ SCI之父尤金·加菲尔德的传奇人生

2/ 国际核心期刊数据库大解析

3/ 手把手教你如何使用最强工具Web of Science

4/ 如何发现一本好期刊

5/ 国内核心期刊有哪些

6/ 版面费与期刊影响力

#精彩文章#系列精选

01/ 城市设计实践发展的多元维度——基于UAL的案例研究

02/ 从智慧城市到共情城市

03/ 传统阿拉伯伊斯兰城市居住区形态学:以传统城市大马士革为例

04/ 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意大利视角

05/ 生物与建筑:将科学知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六家法国建筑事务所项目案例研究

06/ 颇具争议的渐进式改造:Elemental建筑事务所金塔蒙罗伊公屋居住区项目的15年

07/ 联合眼动实验和SD法的传统商业街区视觉效果感知评价

08/ 历史的层次:古城堡遗迹中的新建筑改造

09/ 通过空间句法检验帕拉第奥别墅平面中的控制性、中心性和灵活性

10/ 自1931年柯布西耶的Salubra色卡问世后其建筑色彩的偏好:一种跨文化的分析

11/ 建筑师身份的描绘:1920年代末的中国美术建筑师——刘既漂

12/ 探索暴露于风影响下织物的表达与功能

13/ 绿色屋顶能否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显著节约能源?基于不同案例的批判性评估

14/ 芬兰近期落成的原木建筑的建构及建筑品质:相关建筑师的解读

15/ 新加坡高校教室光环境品质研究

期刊联络

高等教育出版社: 010-58556484

东南大学:025-83795543

刊物邮箱:foar@pub.seu.edu.cn

FoAR英文期刊交流QQ群:21608832

在线投稿

www.editorialmanager.com/foar

刊物主页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20952635

http://journal.hep.com.cn/foar

《前沿》系列英文学术期刊

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前沿》(Frontiers)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于2006年正式创刊,以网络版和印刷版向全球发行。系列期刊包括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四个主题,是我国覆盖学科最广泛的英文学术期刊群,其中12种被SCI收录,其他也被A&HCI、Ei、MEDLINE或相应学科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系列期刊采用在线优先出版方式,保证文章以最快速度发表。

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

http://journal.hep.com.cn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南方五省区新能源装机突破2亿千瓦 “打一针”,为锂离子电池“续命”
北极地球工程项目因生态风险而取消 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中已知的最大物体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