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hulin Sun等 来源:《纳米尺度》 发布时间:2020/3/11 13:27:34
选择字号:
电磁吸波器研究获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与红外材料实验室微结构光物理研究团队与复旦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在大规模宽带可调谐电磁吸波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近日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纳米尺度》。

超材料电磁吸波器因其超薄尺寸、高吸收效率以及工作范围高度可控等优点在成像、太阳能电池、传感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相比于传统吸波材料,超材料吸波器厚度可以达十分之一波长甚至更小,非常适用于微型集成光电系统。而其强烈的频率选择特性,使其在传统吸波材料无法实现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现有大部分超材料设计伴随着窄带宽、工作频率固定、加工工艺昂贵等缺陷,极大地制约了其工业化应用进程。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自组装方式制备的厘米尺寸氧化铝周期纳米孔结构作为掩膜,实现了尺寸为1.5×1.5 平方厘米的Al纳米颗粒阵列。通过设计利用单结构金属纳米颗粒局域等离子体共振与腔法布里-珀罗干涉(FP)共振吸收峰叠加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可见到近红外波段>80%宽带高效吸收。

相变材料锗锑碲(GST)被设计作为可调媒质材料,通过温度控制GST折射率变化,实现了多梯度温度可控的光功能结构。此外,研究团队还通过有限元仿真对实验进行模拟,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很好地吻合,这对相关物理机制的分析验证以及进一步的实验探索提供了很好的指导。相较于以往超材料吸波结构的工作,该研究首次同时解决了带宽、可调性及大规模制备方案等阻碍超材料发展的难题,未来有望在太阳能电池、智能传感、成像、彩色打印域具有广泛应用。(来源:中国科学报 黄辛)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9/C9NR07602F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一周论文导读 新型纳米水凝胶可增强免疫系统肿瘤杀伤力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