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和《自然—地球科学》发表的两篇论文,对于美国宇航局曙光号探测器在经过谷神星时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全新分析。这些论文揭示了这颗矮行星的神秘亮斑和表面以下的组成成分,并且指出谷神星的次表层中可能存在一些液体,虽然存在的时间可能很短暂,但是依然可能存在。
谷神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其表面较为暗淡,点缀有超过130个亮斑,当中最显著的那些分布在欧卡托撞击坑的附近。过往研究显示,这些小型的明亮区域可能由大量的含水硫酸镁组成。
在《自然》论文中,意大利国家天文物理研究所Maria Cristina De Sanctis团队分析了曙光号在距离谷神星1400千米时,搭载的可见光和红外成像光谱仪收集到的数据。研究者表示这些化学成分是通过一种水介反应,在欧卡托撞击坑形成之后,从谷神星的内部输送到表面的。
而在另一篇论文中,美国地质调查局Michael Bland和同事发现,谷神星最大撞击坑的深度使得这颗矮行星的岩石外层之下的次表层不太可能主要由冰组成。他们总结出此表层中可能只有30%~40%的冰,其余60%~70%是一种岩石和低密度高强度的材料混合组成的,这种材料可能是含水的盐类和络合物。(来源:中国科学报 唐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