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运霆 来源:《国家科学院院刊》 发布时间:2015/1/28 22:16:37
选择字号:
反硝化是森林氮损失重要途径

 

反硝化作用是硝态氮还原成氮气的微生物过程,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大量化肥使用和化石燃料燃烧等人类活动释放的活性氮大大改变了全球氮循环格局。因此,反硝化作用研究在最近20年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由于空气氮气含量高,反硝化作用发生的时空变异大,生态系统尺度上的反硝化作用速度量化一直是个巨大挑战。日前,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在森林反硝化作用速率量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日前,该所研究员方运霆的团队与国内外学者合作,提出了利用硝酸盐氮氧同位素自然丰度技术量化森林生态系统尺度上反硝化作用速率的理论体系,并应用在我国南方和日本中部的6个森林中。

该方法是基于降水、土壤和溪水的硝酸盐氮氧同位素测定,并推算反硝化作用速率。溪水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特征可以综合反映整个森林集水区的硝酸盐沉降、土壤硝酸盐生产(硝化作用)、植物吸收和反硝化作用的最终结果,因此其计算的反硝化作用速率是生态系统水平上的。

研究发现,相关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每公顷通过反硝化作用的氮损失达到6~30公斤,其损失速度比通过溪水流失的氮还多(每年每公顷2~18公斤),说明土壤气态氮释放是森林生态系统氮损失的重要途径。(来源:中国科学报 彭科峰)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