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脱水敏感性(顽拗性)种子的植物类群尽管为数不多,却在植物界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特殊”的植物类群往往是森林生态系统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们种群的延续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可以影响整个森林生态环境。
脱水敏感性种子的生态适应性一直是种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科学话题。然而,相关的研究往往仅仅涉及种子所发生的自然环境,而缺少对其生态适应机制的探讨。
壳斗科是生产脱水敏感性种子最为重要的植物类群之一,而其下的栎属(包括栎亚属和青冈亚属)则是该科为数最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理解脱水敏感性种子的生态适应机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古气候变迁与物种演变研究组(周浙昆研究组)及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与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千年种子库合作,开展了“壳斗科栎属果实的生物学研究”,分别对亚洲及欧洲栎属果实/种子的生理生态学及其适应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栎属果实/种子的脱水耐受性及其脱水行为在属间有着显著的差别。这些差别与栎属果皮的形态解剖学特征相关,并进而影响到这些物种的生态适应性。
该项研究首次提出脱水敏感性果实/种子的果皮形态解剖学特征与果实/种子脱水行为的量性关系,为理解栎属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该研究课题目前已经发表SCI研究论文4篇,而最新的研究论文Rates of Water Loss and Uptake in Recalcitrant Fruits of Quercus Species Are Determined by Pericarp Anatomy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来源: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